□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居民生活圈,是城市民生运转和商贸流通的“毛细血管”。日前,《武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2022年试点期间,武汉将建设改造37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到2025年将达到112个。从家出发,步行仅需一刻钟,休闲、生活、购物等需求都将得到满足。
市民的生活,从来都是具体的、细微的,这些细致入微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恰恰是影响其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一些新建小区,居民买一瓶水、吃个早点都得跑很远;一些老旧小区,买药、寄快递、打印文件多有不便。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的就是解决群众身边的服务网点布局不均、业态结构不合理、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让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圈带给市民可触可感的便利。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便民”是价值尺度,“一刻钟”是评判标准。也就是说,这个“圈”对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满足,既要“有”,还要“近”。无论是优先配齐菜市场、美容美发店、药店、维修点等基本保障类业态,还是因地制宜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婴幼儿照护服务、新式书店、运动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一切从居民的现实需求出发,以步行一刻钟为配套半径,“缺什么补什么”,才能真正达到建设的目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方便人民的方方面面。这意味着城市的建设,不能只有雄伟气派的高楼大厦,也要有热气腾腾的早餐店、“小修小补”的服务点;不能只考虑外在的“面子”、管理的方便,而要着眼内在的温度、生活的方便。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于有限空间里为市民生活提供最大便利,便民生活圈里有民生,更有民心。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到更加突出位置,拿出更加精细化的末端治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一砖一瓦、一枝一叶,才能更好体现民众所盼、共同所得,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彰显一座城市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