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要闻】第六届“感动江汉”人物评选结果出炉

2022-12-20 12:16:41 来源:极目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在江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他们防控疫情,冲锋在前;他们扎根基层,温暖民心;他们见义勇为,初心不改;他们投身公益,为爱发声;他们勇于创新,弄潮时代;他们像一束光,照亮每个被需要的角落;他们像一滴水,涓涓细流汇成爱的长河;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只用质朴而平凡的举动,让这座城充满感动和温暖。


(相关资料图)

自2012年开始,武汉市江汉区已连续推出五届“感动江汉”人物评选活动,每两年一届。今年第六届“感动江汉”人物评选活动,通过公众推荐、单位推荐、媒体推荐和自我推荐等方式公开征集,后经过公开网络投票、召开评委会会议等环节,评选结果于昨日正式出炉,11人(组)从近300人(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即日起至2022年12月26日为公示期。如对候选名单有异议,可通过电话进行反映,联系电话:027-85481671。

特别奖:“救人小哥”张裕

37岁的张裕是顺丰速运唐家墩网点的一名快递员。2021年12月10日11时许,江汉区某小区一栋住宅楼3楼起火,一家三口被困阳台,火势凶猛。危急关头,正在小区揽件的顺丰快递小哥张裕看到后,毫不犹豫冲上前,他徒手爬上二楼阳台,伸出手臂稳稳将被困的小女孩救下,随后又帮助两名大人脱险,成功营救三人。救人后的他戴着口罩打算低调离开,却被小区居民拦住扯下口罩:“英雄,让我看看你的脸!”事发后,中央、省市近百家媒体聚焦报道,全国亿万网友留言点赞:平凡小哥是真英雄!平日里,他立足平凡岗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对待工作,时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除了日常投递工作,他还积极参加社区主题党日活动,利用“江城小蜜蜂”平台参与社区基层治理,随手拍下楼道堆放杂物、路面井盖松动、宠物随地大小便等问题反馈给社区,给老人送件或取件时随手把垃圾带下楼。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他一直坚守着初心和使命。

获奖者名单(个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有约律师”王秀菊

38岁的王秀菊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8年前,她主动申请,成为江汉区常青街银河里社区一名社区律师,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免费向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8年来,她扎根社区、服务群众,始终与社区居民“周四有约”,是居民心中的“贴心好律师”。她义务帮助拟诉讼状,维护全体居民权益;积极开展普法活动,让居民知法守法用法;为社区调解提供法律支援,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当她因工作需要离开时,社区居民联名上书挽留她。她曾获得“武汉市优秀社区律师”,王秀菊工作室也被评为全市首批“十大个人命名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室”。

“草根足球教练”邓世俊

50岁的邓世俊既是万松园路小学的一名体育老师,也是全国中小学唯一的亚足联职业级教练员,他扎根基层教育30年。在这里,他培养出男足国家队队长蒿俊闵等一批优秀国足队员。他曾获得全国体育系统最高奖项——“2014年度体坛风云人物体育精神”提名奖,主编了校园足球教材《中国校园足球指导员培训教程》;曾经多家职业俱乐部和高校向他抛出橄榄枝,开出高薪,但他为了自己的信念和孩子们的足球梦,一直坚守在小学校园,每天在绿茵场上与孩子们一起摸爬滚打。他说,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实干奋斗,实现自己的足球梦想。

“汉绣传承人”任炜

54岁的任炜生于汉绣世家,是武汉汉绣艺术研究院院长,从小受家庭熏陶,对于非遗传承一直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作为非遗传承人,她坚持开设汉绣班,让更多普通人爱上汉绣;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招收聋哑女性百余人,为她们的人生创造更多可能;多次参与社会慈善拍卖活动,为弱势群体募捐;她将汉绣元素融入日用品,推动汉绣走进大众生活;她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作品《龙凤呈祥福》入选国家非遗馆藏;她把汉绣从“遗产”变成“时尚”,作品登上国际时装周惊艳米兰,让这门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禁毒行者”杜玉龙

48岁的杜玉龙是马拉松爱好者,曾穿着印有“江汉禁毒”的马甲出现在香港、武汉等地的马拉松比赛中;他更是“禁毒行者”,在北湖街道正街社区禁毒社工的岗位上,敢于、善于同特殊群体打交道,与康复人员帮扶前行。6年间,他把康复人员当亲人,与他们敞开心扉交朋友,先后帮助23名康复人员实现再就业:有的找到了心仪的工作,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有的穿上红马甲,加入到社区志愿者的队伍中;还有的自主创业,当起了小老板。他摸索总结出“禁毒四人工作法”,打造了禁毒工作室,发展了一支30余人的禁毒队伍,为康复人员重新融入社会提供精细和贴身的服务。

“街坊办报人”李植才

74岁的李植才是扬子社区的一名退休老党员。20年前,他退休后创办了社区居民小报《街坊》,率先探索打造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新平台。他精益求精,活到老学到老,在社区潜心办报,将一桩桩居民小事,一幕幕感动瞬间,一点点风貌变迁刊登在“街坊”小报上。他发挥所长参与社区疫情防控,主动报名参加社区防疫服务临时党支部,在《街坊》上宣传社区志愿者感人事迹。多年来,他坚持上门采访、熬夜撰稿、编辑排版、校对印刷,每一个环节他都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虽年岁已高,但无论是意外受伤还是身体抱恙,他从未离开过编辑岗位。因为他的坚守,感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加入到团队。他们用生花妙笔定格社区的日日夜夜,让小区的好故事温暖街坊邻里,搭建起展示居民精神风貌的正能量平台。

“公益天使”陈玥

41岁的陈玥是童心童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江汉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也是一名全职公益人。2008年汶川地震,陈玥开始做公益。此后,她便开始参与运营多个公益项目。多年来,她全身心投入公益,着眼于对困难儿童的帮扶,成立了“童心童爱”基金,带着年幼的女儿做公益。启动“小鸟暖巢”项目,发动大学生志愿者到高龄、独居的空巢老人家中进行服务……她像一位“公益天使”,送来了温暖,带去了幸福。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她从独善其身的志愿者,发展为有着1800余人的志愿团队负责人。她有效提升了志愿者组织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将志愿精神变成我区城市文明形象的品牌,使志愿服务成为社区治理、共同缔造的有生力量。

“跨界姐”胡潇华

42岁的胡潇华有着企业家、人大代表、新联会会长、公益人、创业导师等多重身份。她曾让破败村落变身景区,从武汉到罗田贫困山村潘家湾,她7年往返跑出30余万公里,在乡村办夜校、建茶厂,让这里蝶变成3A级景区,为千余名老乡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乡亲脱贫致富。她乐做青年人的创业导师,常年免费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对接项目、提供创业辅导,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的领路人。今年10月,她作为江汉区新联会会长向全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出倡议,汇聚统战力量,以各种方式支持基层一线社区工作人员及疫情防控工作,并带领志愿者前往社区支援流调信息排查工作。

“贴心名书记”黄雯

47岁的黄雯是江汉区唐家墩街道马场社区书记,她于2006年参加社区工作,曾在新村社区、唐蔡社区担任社区书记。民呼必有应是她坚守社区工作岗位16年不变的工作法则。她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做好事,使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学习的场所、活动的乐园、排忧解难的“娘家”。小小的“名书记工作室”里,单独摆放着一套桌椅,居民有事没事都愿意来坐坐,拉拉家常。她整合下沉单位资源,将“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走深走实。在与居民一次交谈中,她受启发联合协和医院在社区成立了“名医面对面工作室”,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名医。小区脏乱差,她主动作为,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入户讲政策,按程序组织成立业委会,换掉不作为物业,使小区旧貌换新颜。如今,她根据居民需求,摸索出“1728(一起来吧)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的工作法,整合七支治理服务力量,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赢得居民阵阵掌声。

“家门口的健康守护人”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团队

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团队是一支27人组成的医师团队,多年来,团队用精湛的医术和细致入微的服务践行着医者仁心的使命,赢得无数患者点赞。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驰援疫区、隔离点医疗保障、全民扩面核酸采样等,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团队领头羊骨科主任段祥林,从事骨科临床一线23年,他以医院为家,与患者为友,从业几十年来,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只要病人有需求,他就立即赶到。他们扎根社区,永远不按暂停键,经常为社区居民免费义诊,是“家门口的健康守护人”。他们主动请缨前往恩施宣恩,为贫困山区老乡开展义诊,向他们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广受居民好评。

“区块链创新领航者”华中区块链科技融合创新中心团队

华中区块链科技融合创新中心团队是一支由60余名硕博组成的高级研发团队,落户江汉区两年多来,中心负责人王庆带领团队成员,自主创新完成探索、研发、落地区块链+产业应用解决方案达20个,涉及智慧水务、智慧体育、政务服务、金融等多个行业领域。其中,“健康灵通行”“江汉入境通”和“江汉惠企通”三项区块链产品,帮助政府有效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提高基层核查工作效率,让企业快速、便捷地获取相关政策。目前,武汉市获批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江汉区成为核心承载区,华中区块链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团队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核心技术的支撑下,正助力武汉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区块链之城”的路上加速前行。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