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守护生命的前沿阵地;医生,是护佑健康的白衣战士。
(资料图片)
12月25日至27日,湖北日报多路记者走进目前正处于“特殊时期”的医疗机构,追随一线医护人员紧张忙碌的脚步,聆听他们讲述动人的故事,用心感受他们用汗水泪水凝成的职业信仰。
“我靠止痛栓,在病房守了一夜”
“最难的那个晚上,我是全程靠着止痛栓度过的。今天算是很轻松的,有时间吃上饭。”12月27日14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护士长陈春丽扒了两口早已放凉的午餐盒饭,用“幽默”的口吻对记者说。
12月14日,是陈春丽感染新冠病毒的第二天,高烧39.5℃。当晚轮到她上夜班,这也是她连续日夜轮转的第二天。远在恩施的父母知道她感染后,心疼地给她打了十多个电话,劝她在家里休息。
“我不主张带病坚持,但确实找不到人替班了,病房里的产妇必须要人照顾,作为护士长,就必须要带头。”陈春丽回忆说,病区原本12名护士,已经“阳”了8个,剩下的4个也出现症状,但一直跟随她连续战斗多日。想到病房里还有25名阳性孕产妇,陈春丽还是坚持来到医院。
当天晚上,陈春丽的体温三次升到近40℃。每次高热前,她的全身就会不受控制的打寒颤。为了拿稳采血针,她先后两次用上止痛栓,像“陀螺”一样整夜忙碌在病房,办理入院、监测体温、胎心监护、哺乳指导,一晚上走了13000多步。
一位阳性孕产妇入院时宫口已经开了6厘米,当晚有了临产的症状。陈春丽及助产士一起,密切跟踪产妇及胎儿的情况变化,随时为分娩工作做准备,最终,不到2小时顺利分娩一名男婴。
在十多天的时间里,陈春丽带领科室护士全力配合产科医生团队,护卫了100多名孕产妇安全分娩,安全迎来了100多个新生命。
“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那三天四夜,是一辈子难忘的记忆。”陈春丽介绍,随着“阳康”的医护人员迅速返岗,包括产科在内全院医护人员紧张的情况已有所缓解。为了及时收治更多的孕产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科加快了病床周转,顺产患者最快48小时就可以出院。
“危难之时,我们都是战士”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救治新冠感染患者的主战场,这里的医生必须要有一颗“大心脏”。
“全科始终绷紧一根弦。”武大中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程真顺教授性格直爽,快言快语,形容自己和科室同事近半个月来的状态用了最简短的几个字。
从12月12日左右开始,新冠感染患者陡然增加,程真顺率领全科医护担负起收治危重症患者的大任,不仅要尽最大可能实现阳性患者“应收尽收”,还要保证他们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时间紧迫,形势严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隔离病房在12日当天就收治了24位阳性患者,而且收治患者人数以每天20位左右的数量递增。
入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患者绝大多数血氧饱和度低,病情不稳定,需要全程密切监护。“从气管插管到血液净化,从简单的呼吸支持到ECMO治疗,救治、护理、心理支持,每一个环节都不容疏忽。”面对挑战,52岁的程真顺带头冲锋一线,24小时不停歇。
近日,中南医院在全院各科陆续开放接收阳性患者,开始实行按病情轻重分层收治的政策。程真顺作为医院医疗专家组成员,在保障本科高效运转之时,还必须指导全院新冠患者救治,第一时间提供指导支持。
“一天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是常态……”科室护士长吴长蓉说,在程主任的精神感召下,全科医护也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和极大的凝聚力,新冠感染的同事高烧刚退,便纷纷请战返岗,大家互相主动顶班,不“下火线”。
程真顺鼓励大家说:“危难之时,我们都是战士,在与病毒对抗的战场,每一个生命都要尽全力救治,这是医者的使命”。
“只要孩子没事,辛苦也值得”
“黄主任,一名4岁男孩新冠感染,发热39℃,突发高热惊厥,马上到楼下。”12月25日下午,已经穿防护服连续工作6小时的黄洋接到同事的电话呼叫,迅速随同护士到楼下准备接诊。
12月1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将即将开诊的洪山院区作为新冠病毒感染阳性孕产妇和儿童亚定点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黄洋在此负责儿科收治、诊疗及科室运转。至今,她连续上班近一个月。
接诊后,小男孩家属自述:“孩子感染新冠后出现高热症状,我们用艾叶水泡澡进行物理降温,回房间拿衣服的空隙,他在浴缸内呛水窒息。”黄洋判断该男孩为溺水引起的缺氧窒息,导致脑水肿抽搐和吸入性肺炎。
抗感染、脱水降颅压、止惊、高流量给氧、营养神经……一系列对症治疗措施到位,已是晚上8时,黄洋已经12小时未进食、未喝水、未上厕所。
“早上6时起,凌晨2时睡,每天如此。能够在下午5时吃上中午饭就算早了。”黄洋说,每天从病区出来时都是低血糖的状态,下班后也要随时关注手机上的群聊信息,配合各科室、各部门处理各种问题。
几天后,男孩完全恢复,家属感激道:“黄医生,您这几天连轴转的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您辛苦了,谢谢您!”
黄洋摆了摆手道:“只要孩子没事,辛苦也值得。”说完,她又转身进了病房。
“居民放心,我们才能安心”
“关医生,我好着急,我老伴儿已经持续低烧10天,打消炎针也没见好,这可怎么办呀?”12月26日,刘爹爹给武汉市硚口区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关盼盼打来电话,寻求帮助。
“您别担心,既然血液检查和CT检查都没见异常,三甲医院的医生也说只是新冠感染,您要相信医生的诊断。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准备了针对新冠感染后低烧的方子,明天您带老伴儿过来,诊诊脉,开个对症的方子试试。”感染新冠病毒第2天的关盼盼发热38.5℃,声音嘶哑着回答着刘爹爹的问题。
“好,那我明天一早就来,谢谢你。”关盼盼的话让刘爹爹“放下了一半的心”。
12月9日,为防止交叉感染,关盼盼的工作模式由每周一次的固定诊疗变为全天候24小时线上答疑和用药指导,5英寸的手机屏幕成为了她的主战场。
吃退烧药为什么没效果?一直咳嗽怎么办?全身酸痛如何缓解?
“像这样的问题,微信上要回答二十多遍,电话里要回答十多遍。我们一边给居民科普,一边分享自己‘阳’了的经验。”关盼盼说,用自己的经验来安抚居民焦虑和恐慌的情绪能更具有说服力,居民放心,我们才能安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汪菁华 通讯员 邹亚琴 丁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