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大咯血合并新冠肺炎感染患者,需要急诊手术。”
“好,马上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李主任,消化内科患者大白肺,氧饱和度只有60%,请急会诊!”
“好,就来!”
在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这位随叫随到、24小时在线的医生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发久。从12月以来,他没有休息一天,一直在临床一线连轴转,帮助危重患者闯过生死关。“只要患者平安,一切坚守都值得。”每当看到患者出院,李发久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人手最紧时连上3个24小时
“科室每天超负荷运转,三个病区加一个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一共收了120个患者。”李发久说,患者数量不断激增的同时,科室最困难时还要面临一半以上的医护人员因感染减员。
“人手不够,他就顶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实说,为了保障患者的救治,人手最吃紧的几天,李发久带头顶班,连上3个24小时班,与在岗的同事们并肩作战,不分昼夜坚守在岗位上,一直撑到感染的同事一个个返岗。
查房、门诊、会诊、抢救……医院各角落随处能看到李发久忙碌的身影。除了诊治本科室的重症患者,作为医院重症救治专家组成员,他还要兼顾全院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诊疗,每天下午5点准时参加专家研判会,经常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忙得晚饭都吃不上。
“只有反复研究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变化,仔细对比、分析之前的数据,才能提出合理的诊疗建议。”李发久从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为每位患者制定“一人一方案”。
彻夜守护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12月19日晚,74岁的李婆婆发热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被家人紧急送往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入院时氧饱和度只有70%, CT检查结果显示,婆婆双肺被病毒几乎完全侵蚀“消失”。“尽快上呼吸机,对症支持治疗!”李发久果断决定。
刚开始戴呼吸机时是最重要的时候,呼吸机各项指数与患者的身体状况相互影响,任何一个不当处理,可能就是致命的,所以需要24小时不间断守护,根据监测数值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救治最紧张的时刻,李发久就住在办公室。每隔半个小时要去观察患者呼吸机的情况,一旦发现血氧饱和度数值不停报警,需要想方设法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适时调整机器参数改善氧合。
5个多小时后,这一数值终于回到了90%以上。而此时,窗外天色已蒙蒙亮,李发久熬得两眼微红。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