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时诗、通讯员胡涛)按照中央和湖北省省委省政府的援藏工作部署,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湖北省援藏工作队临时党委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湖北省援藏农业农村“小组团”第九、十批队员于7月11日实现了人员顺利轮换,工作无缝对接,并坚持围绕山南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结合当地农牧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突出民生导向,发挥湖北省农业科技优势,在科技援藏、产业援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援藏项目让藏区人民随时吃上鲜鸡蛋;二是藏鸡产业研究院建设如火如荼,助力藏鸡产业发展;三是蔬菜、籽粒玉米试验示范取得成功,为藏区结构调整及畜牧养殖饲料保供奠定基础;四是行政执法培训工作及“三交”活动预期开展;五是招商引资工作奋力推进。第九批吴超同志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杨艳斌同志被湖北省委宣传部评为“第七批岗位学雷锋标兵”。
西藏宏农发展壮大,成为本地名副其实的“蛋篮子”
(相关资料图)
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20年6月落户山南市乃东区,注册资金1亿元。在湖北省援藏资金及产业扶贫资金的支持下,一期100万羽园区已投产,存栏蛋鸡50万羽(20万只小鸡),日均产蛋28万枚,产蛋率峰值达到95.6%。二期于2022年10月1日全面开工,目前完成土方60余万方,两批进口设备运抵山南,预计年底完成投资1亿元。一是社会效益日益明显。积极探索以“飞地经济”模式带动山南市3县区20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参与藏鸡养殖,发放产业扶贫资金固定分红89万余元,援藏资金固定分红113万余元。二是疫情保供贡献突出。西藏疫情静默期间,向本地市场保供鸡蛋2000余万枚,价格较疫情前降价15%,并与经销商约定平价保供、不得囤积居奇。西藏宏农是疫情期间鲜蛋供应的最主要力量,发挥了龙头企业优质低价,稳定市场的“压舱石”作用。此外还向各界捐赠鸡蛋50余万枚,提供饲料100余吨,帮助山南养殖企业共渡难关,多次获得西藏自治区和山南市领导的表扬。
种植业科技援藏开花结果,全力服务山南“菜篮子”
在总结2021年科技试验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把蔬菜、籽粒玉米、双低油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列为2022年的主要工作,依托市级科技项目和援藏经费的支持,联合山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蔬菜、籽粒玉米项目实施小组,抢抓季节,迅速启动,精准发力,点面结合,全力实施科技援藏项目。
蔬菜科技试验工作加持推进。一是新品种引进筛选持续发力。针对山南蔬菜生产急需,工作队员利用春节休假时间,从湖北多家蔬菜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广泛征集蔬菜新品种种子,携带种子进藏。2022年共征集蔬菜品种25类165个,比上年增加40多个,其中辣椒29个、西红柿15个、西(甜)瓜19个、白菜7个、特色蔬菜品种8个;开展蔬菜新品种对比展示10项、优良品种示范3项;实践应用早春蔬菜集中育苗、蔬菜幼苗嫁接等新技术4项;筛选出一批适宜山南种植、市民喜爱的蔬菜新优品种。二是蔬菜科技项目实施联合发力。协助完成《山南市蔬菜新品种引进及本地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联合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实施湖北省重点研发援藏项目《山南市特色蔬菜作物的筛选与改良应用》。三是科技示范推广力度持续增强。针对山南市农民种好蔬菜观念淡薄,蔬菜栽培技术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小组团”利用援藏资金修建棚中棚,完善育苗设备,及时启动早春蔬菜育苗工作,集中培育辣椒、西红柿、黄瓜、西兰花等7类蔬菜幼苗10多万株,向本地农牧民无偿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重点倾斜移民搬迁村和闲置大棚,涉及8个县的9个乡镇10个村。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带苗子送技术,用现场实操的方式教学种菜,累计培训农牧民225人,无偿提供种苗5万余株,技术指导10多场次。以新品种、新技术为载体,辐射带动农牧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
籽粒玉米科技示范再创佳绩。在去年籽粒玉米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联合山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成功实施2022年《籽粒玉米引种示范及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小组团”会同本地农技人员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强化分工合作,顺利完成2个籽粒玉米新品种在加查、乃东、琼结3个县区7个点的示范种植,并开展籽粒玉米新品种筛选、播期、栽培密度、生物降解膜试验及鲜食甜糯玉米品比试验5项。其中,籽粒玉米大田生产示范已经通过专家组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栽培试验小区产量最高达到1205.6公斤,较去年同品种增产16%,再创高产纪录。籽粒玉米推广配套栽培技术也即将完成。
双低油菜科技援藏项目获得立项。2022年,我们从华中农业大学、中油所引进13个早熟油菜新品种、3个油菜薹专用品种,并在山南市农科所基地开展了试验种植,初步筛选出了5个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为进一步发挥湖北油菜科技优势,“小组团”积极对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与山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成功申报了山南市2023年科技项目《优质油菜引种示范及多功能开发利用研究》。
疫情期间互帮互组,促进民族团结“一家亲”
8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西藏,在山南市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小组团”积极响应号召,立足岗位,尽我所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为山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疫情暴发突然,防控物资紧缺,“小组团”在居家办公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向厅领导汇报情况,单位给予大力支持,号召爱心企业捐赠了价值10万多元的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手套等防疫物资。几经周折,首批物资于8月13日运抵山南,为山南市农业农村系统疫情防控送上了“及时雨”。
疫情发生后,城市静默,道路封控,物资运输受阻,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影响更深。“小组团”主动与西藏宏农、巴山农牧等农产品生产企业联系,督促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及产品保供工作,把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的关心和关怀传至抗疫和生产一线,促进两家湖北援藏农业企业安全生产、正常运营。当菜农蔬菜出不来,市场蔬菜进不去的关键时刻,“小组团”迅速行动,电话联系需求单位。9月5日,为减轻蔬菜示范户的损失和销售压力,“小组团”个人捐款6000余元,收购其种植的甜玉米及部分蔬菜,用保障车辆送给市农业农村系统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者及援藏楼食堂,竭尽所能传导同心抗疫、共渡难关的抗疫精神。
多方支持凝心聚力,合力成就前方“小组团”
科学分工协作。第十批湖北省农业援藏小组团在巩固第九批援藏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发力,紧盯目标任务,制定并推进援藏任务。“小组团”负责人胡涛同志负责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任务,重点负责藏鸡产业、行政执法相关工作;胡庆松同志配合参与藏鸡产业相关工作和培训相关工作;杨艳斌同志负责蔬菜、玉米、油菜相关试验及青稞加工招商引资;黄涛同志负责藏鸡产业研究院相关科技工作。
注重协同推进。在湖北省援藏工作队临时党委和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工作实际,强化与相关科室、单位沟通协调,科学谋划,协同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加强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支援单位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湖北省农业科教、产业等优势,推动形成“支援方参与、受援方推进、前后方协调一致、援受双方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强化监督管理。严格遵守局各项管理制度规定及援藏工作队工作制度,根据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坚持每周一汇报、每月一自查、每季度一小结,每半年一总结,及时向湖北省援藏工作队临时党委和局党组汇报工作进展和成效,确保高效务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及时宣传总结。及时编发工作动态,向局党组、市委组织部、援藏工作队报送工作成效、成功经验及典型事例,“鄂藏一家亲”公众号刊发了4条。积极探索运行管理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下一步推广“小组团”援藏模式当好决策参谋。
2023年,我省援藏将盯紧工作目标,围绕藏鸡产业、种植业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三大核心板块,全力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全力推动藏鸡研究院的建设与启动运行,与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推动藏鸡遗传资源保护与适宜性品种或组合筛选、引进鸡品种高原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研究与集成和畜禽疫病检测平台建设等;二是加快推进藏鸡产业研究院和西藏宏农二期项目建设,配套建成屠宰厂,帮助公司实现盈利;三是努力完成种植业科技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加大籽粒玉米推广力度;四是开展行政执法培训工作及“三交”活动和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帮助山南市农牧业特色产业强链增链,根据产业链中的需求引入优质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山南市农业产业良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