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讯:“樵歌”已不闻,伍岭焕新颜

2023-01-09 15:28:34 来源:极目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视频剪辑 陈勇


(资料图片)

时已入深冬,在应城市伍家山,依然满山苍翠,百鸟云集。有牧羊人赶着羊群,在林间穿行,制陶的窑匠,仍精心地打磨着泥坯,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山色染青螺,微雨初过,绿林深护野云窝;时有樵人携伴至,踏踏行歌。”这是清代田园诗人万瑞旒对伍家山绝佳的描绘。

而如今,樵人已不见,掩映于山水之间的伍家山村,以和美乡村的面貌破茧而生。

“一夜黄”的故事世代相传

1月3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应城市三合镇的伍家山村。这里是江汉平原和丘陵的过渡地带,但地势依然十分平坦。伍家山不高,海拔最高也只有77米,但在这样的广袤的平畴沃野上,伍家山仿佛突兀而起,隔河与云梦清明河相望。

伍家山周边黄姓特别多。说起伍家山这个名字的来源,村子里的老人们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与伍子胥有关,有的说并非伍子胥,而是另一个隐士“伍员”,但都有关于“一夜黄”的说法。

当地传说,伍子胥全家被楚平王追杀,曾在伍家山的一位宗亲处隐居避祸,后来行踪败露,伍子胥连夜从伍家山出发,经应城、云梦等地,最后到达吴国。临走前,伍子胥让宗亲烧毁与伍姓相关的所有证据,全族一夜之间全部改姓“黄”,“一夜黄”的故事于是在这里世代相传。

而据《光绪应城志》载:“伍家山,一名五茄山,隐士伍员居之”,“此别一伍员,非伍子胥也”。

历史真相如何已经难以考证,但峰峦层叠的伍家山,依旧静静耸立,成为古蒲阳八景之一的“伍岭樵歌”景点。

伍家山上,最多的无疑就是树了。山间古木参天,以松树为主。伍家山林场的办公地就掩映在林间,院内还有一口白龙井。

史料记载,唐贞观十年,山上建起一座柏林寺,又名白龙寺,寺内原有石塔、禅房、大殿、香炉、藏经阁,今已毁,仅存寺内取水井,也就是白龙井。据说,白龙井有一个特殊景观,每当井口升起雾气或井水外溢时,便预示雷雨天气来临。当地农民经年以此测晴雨,安耕作。清代此处筑有晴雨台一座,现已无存。

白龙井井口为红色砚石,整块呈六边形套在井口,外径约60厘米,内径约35厘米。井内壁用青砖砌成,深度达十余米。2012年8月30日被应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顶曾有一个“天坑”

今年57岁的护林员丁木生,已经在伍家山林场工作了30多年。初听到这个名字,记者以为他是在林场降生的,但丁木生说他算是外来户,取名“木生”是因为“五行缺木”。但来了林场后,就和伍家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一开始的巡山防盗窃树木,到现在的巡山防火,他走遍了伍家山的每一个角落,“闭着眼睛都能转一圈。”

丁木生介绍,伍家山林场有3000多亩,山间最多的,除了树就是鸟了。“每天都是听着鸟叫声睡觉的,要是休假出了山,听不到鸟叫都睡不着。”

在山上的生活枯燥而乏味,这么些年下来,丁木生印象中,伍家山一直都是平平静静的。“要说特别的事,是2011年山顶发现了一个天坑。”

丁木生所说的这个天坑,曾被媒体报道过。天坑在周杨村上周湾,一条修建在山顶的渠道一侧。根据当时的报道,这个“天坑”最长直径将近10米,最宽处约五六米,最深处约七八米,“天坑”底部有一个直径约50厘米的洞口且一直往下延伸,深不见底。

后来经过勘测,“天坑”与山脚下的一个洞口相通。专家认为,“天坑”是由于水渠长期渗漏,在内部形成了一个洞,再经过雨水冲击,最终塌陷形成的。“现在早已经被填平了,看不到了。”丁木生说。

山中坚守的制陶人

说起伍家山,除了漫山遍野的树木,最出名的就是伍家山的陶器。伍家山制陶被列入了应城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伍家山背靠清明河、府河,水土洁净,黏土中富含石英砂,加上山柴充裕,历史上,这里就盛产“窑货”,有多家烧制陶器的老窑,大到水缸、陶盆、瓦罐,小到茶壶、火钵、盐罐,一直是十里八乡家家户户认定的家常必备品,邻县的乡人也常来光顾订货。

随着时代的变迁,伍家山村土陶制品鼎盛时期的繁华景象早已落幕。当年一起制作土陶器的匠人们也都涌入了山外的大城市。如今,山中仅剩下一个窑厂。说是窑厂,实际上只有一口窑,一个棚,还有一个坚守的制陶人。

制陶人名叫胡光荣,在应城市三合镇伍家山土生土长的胡光荣,祖上四辈都是土陶制作手艺人,他从记事起,便跟祖父、父亲制陶。

取土、盘泥、打型、拉坯、晾坯、上色……一件土陶器,要经过27道工序,方能成型。在胡光荣40岁以前,平均3分钟就能做好一把土陶壶的壶身。10天一个周期,一窑土陶器要烧6到10小时,800摄氏度以上的窑温,火候全凭经验把控,胡光荣烧的一窑土陶器,“成活率”高达90%。

一直藏在深山无人知,但近些年,随着网络的发展,伍家山陶器也开始走出深山。有人定期来收购胡光荣烧制的土陶制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在应城市举行的一场展销会上,胡师傅的陶器供不应求。

“这些土陶制品朴拙纯厚,使用起来又兼具养生功能,很受海内外文艺、养生圈子内的人士喜欢。”电商达人倪理平说,土陶壶、大叶茶是人们辛劳一日的最好慰藉。“其实,还是这种泥土制成的陶器养人啊。”

山脚下的乡村越来越美

在进山的一条公路边,有着几座烈士墓。据当地人介绍,伍家山曾发生过一次抗击日寇的血战——伍家山之战。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晌午,我军有不少指战员牺牲。其中,就有一些人长眠在伍家山。

伍家山历经战火和盗伐,树木渐少,秃山渐增。1933年,应城县伍家山林场建立,营林面积1000余亩,树种以马尾松为主。1951年,应城县伍家山林场在原伍家山林场的基础上扩建。

经过几十年的封山育林,伍家山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而这里的人们,也慢慢地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在山上,记者偶遇了一群山羊。羊儿都挂着铃铛,也不怕人,一头接一头地在身前一直走了两三分钟。

放羊的村民说,他养了有100多头,因为都是放养,没有喂饲料,每年来买羊的人很多,收入还不错。

而山脚下的伍家山村,一排排楼房整整齐齐,临近年关,家家户户门口都晒着香肠、腊肉和豆制品,村中老人们坐在家门口休憩闲谈。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村内路旁栽满了樟树、银杏、红叶石楠、海樘、枣树,整体面貌和谐宜居。

村民们说,前有伍家山,后有潺潺流淌的府河水,伍家山村虽有大好自然风光,却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畅,村级面貌落后。近年来,三合镇聚焦美丽乡村建设,让落后的伍家山村旧日面貌焕然一新。

不仅是伍家山村,通过一条水杉林荫道后,就是三合镇集镇。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三合镇正全力打造“茶糯竞香伍山,林水相依三合”的新城镇,目前形成以聂山、凤凰山茶园体验为特色的聂山美丽乡村,以番茄公社、徐三果园采摘为特色的西头美丽乡村,以三结春华养生豆皮为特色的三结美丽乡村,多点开花、串点成线,和美乡村生动画卷正在绘就。“未来,伍家山观光游将会成为三合镇的朝阳产业。”

(图片由通讯员郑毅摄)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