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讯(记者王丙全、通讯员张玉红)1月10日,荆州市“保护中华鲟·你我同行”增殖放流活动在长江荆州段李埠沿江码头举行,共16.5万尾中华鲟子二代鱼奔入长江怀抱,开启回归长江自然水域生活的新历程。
当天上午9时许,由荆州市中华鲟保护中心人工繁育的中华鲟子二代,满载8辆卡车来到放流点。简短仪式之后,工作人员打开闸门,成千上万的中华鲟苗奔涌而出,顺着通道跳跃翻滚,进入江水后四散开去。
中华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极度濒危物种,大部分时间都在海洋中生长,性成熟时洄游至长江流域产卵繁殖。受多方不利因素影响,中华鲟野生资源濒临枯竭。监测数据显示,长江中华鲟繁殖群体规模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1万余尾下降至目前的不足20尾。
人工繁殖及增殖放流是目前中华鲟物种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自2012年以来,荆州连续开展11次中华鲟放流活动,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人工群体600余万尾。“根据中华鲟繁殖生长的季节特点,本次放流的都是12至15厘米规格的鱼苗,有利于提高其成活率。”荆州市中华鲟保护中心负责人周青介绍,中华鲟的成熟期较长,平均初次性成熟年龄在16年左右,亲本数量有限,制约了繁殖数量和放流规模。
本次活动由荆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农业农村局承办。近年来,荆州市高度重视中华鲟保护工作,挂牌成立荆州市中华鲟保护中心,与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省农业农村厅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建成高规格中华鲟驯养繁育、野外驯化、标准化放流、科普教育等基地,探索中华鲟有效保护新模式。目前,荆州拥有中华鲟子一代个体1500余尾,占全国60%以上,是实现中华鲟长久性保护的重要种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