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湖北日报讯(记者文俊、通讯员江珊)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猕猴桃种质资源与育种学科组钟彩虹研究员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的“猕猴桃重大病害抗性种质创制及安全防控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成功通过湖北技术交易所组织的科技成果综合评价。
此次综合评价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李培武研究员任组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蒋迎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仲乃琴研究员、贵州大学龙友华教授、武汉大学蔡强教授组成。
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质询讨论后,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针对猕猴桃产业重大病害防控技术瓶颈,通过参与单位的协同攻关,筛选了猕猴桃溃疡病及软腐病抗病种质,选育了抗溃疡病及软腐病的新品种,挖掘到关键抗病基因;系统鉴定了我国猕猴桃主要病害的致病菌种类,建立了首个猕猴桃病害微生物资源库,明确了关键防治时期;系统阐明了溃疡病的起源和传播途径,创新了溃疡病早期快速鉴定及灭菌方法,建立了新型病菌阻断技术体系;自主开发了“中科杀菌剂”和“中科生防药剂”,筛选出沙福特芽孢杆菌、噬菌体、季也蒙毕赤酵母、纳米银及纳他霉素5种新型高效绿色的生防菌/药剂;建立了“抗性品种+农艺措施—早期鉴定+早期预防—低毒高效药剂+关键防治时期”的安全高效防控技术体系和“学会+产业体系+政府+协会+企业”的多元化推广模式,应用地区溃疡病田间防效达70%,果实采后腐烂率降低20%以上,显著增强了我国猕猴桃产业应对重大病害的能力。该科技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溃疡病抗性种质创制及安全高效防控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组自2012年开始针对猕猴桃产业重大病害展开技术攻关,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44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件,选育高抗病新品种8个,研制发布地方标准16项,出版专著3部。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推广体系,在我国猕猴桃主产区推广应用超过300万亩,培训技术骨干近1万人次,基层一线从业人员8万余人次,应用单位每年新增经济效益9亿元以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猕猴桃病害的整体防控水平。
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泰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十堰市经济作物研究所、浠水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参与完成了本成果的部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