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前阵子,南开大学物理学院两位教授的“吐槽式”简历火了。在学校官网主页上,他们一个介绍自己的荣誉称号为“2006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获得者是“you”,所有网民)、“2008年感动中国特别奖获得者”(全体中国人),一个强调自己的研究方向应该拿不到诺奖,平时喜欢做物理漂亮、数学简单的课题,并在荣誉称号行放上了一张“那些只是虚名而已”的表情包......对此,网友纷纷表示“爱了爱了”、“想做两位教授的学生”。
与以往人们印象中一本正经、一丝不苟的学术型简历不同,南开物理学院的这两位教授凭借自己真实不做作、低调中又透着一丝“凡尔赛”的“自黑式”简历成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打破了大众脑中对“学术大牛”的刻板印象。曾几何时,一提到名牌大学教授,人们心中便会自动为他们生成一张“简历”——金光闪闪的人生履历、不计其数的科研成果、以及普通人难以理解的学术名词......但就像陈璟教授展示的那张表情包一样,很大程度上,“那些只是虚名而已,就好像浮云一样”,尤其是对于大学教授来说,展现在学校官网上的那张简历,它的受众更多的是学生而不是学术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招生简章”。
与此同时,与两位教授的简历一起登上热搜的,还有另一个话题——#考研和读研哪个更累#。在这条微博下,有两条高赞评论:“考研累一年,读研崩三年”,“读研累不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可以看出,在如今“考研热”高涨的当下,人们对读研似乎也“有苦难言”,甚至认为在读研面前,考研的苦根本不值一提。而研究生导师,则可以说是读研过程中最关键的角色。大多数研究生曾经调侃,能遇到一位好导师,是自己的终极梦想。虽是玩笑之语,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心目中的导师标准,其中,“人好”永远是第一位。而在完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如何去确定这位导师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选呢?这时候,学校官网的教授个人简历就变成了学生认识他的最快方式。南开大学的这两位教授,充分地运用了这一途径,成功地来了一拨“自我推销”,向大众展现了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每位教授都有他独特的表达方式,严肃简历之下或许也藏着一颗关爱学生、积极乐观的心。但就像当前的研究生报考强竞争一样,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教授不拘一格,创新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老师。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思琦(重庆大学)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