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亚心总医院卒中中心接到同为香港亚洲医疗集团旗下亚心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电话,七旬老人在亚心医院治疗心梗期间,又突发脑梗。最终两院“接力”手术,为患者解决了心梗和脑梗两大问题,开启院间“心脑同治”新模式。
【资料图】
1月12日,阳爹爹(化姓)因前壁心肌梗死被家人送往亚心医院救治,置入支架后,病情明显缓解。1月14日,阳爹爹突然不能说话,左侧身体无法动弹,亚心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医生迅速排查,怀疑是脑中风,并立即与亚心总医院取得联系。
经紧急讨论,亚心总医院神经内外科副主任医生陶志伟综合评估认为,老人颅内的大血管堵塞,但考虑到他一直在服用抗凝药物,这是药物溶栓禁忌,只能立即取栓打通血管,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与家属充分沟通后,亚心医院决定立即将患者送往亚心总医院,由该院卒中中心“接棒”进行脑血管介入取栓手术。
就这样,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赛”正式打响,心血管内外科、神经内外科,两支专业团队医生为阳爹爹进行救治。
陶志伟通过介入取栓术,仅耗时35分钟,成功打通闭塞的血管,血流立即恢复。术后,阳爹爹被送入亚心总医院重症监护室,在医护人员的严密监护和精心治疗下,目前病情稳定,无法言语及肢体麻木无力症状明显好转。
医生为患者取栓打通血管(通讯员供图)
明明“病”在心脏?为什么脑部也出现问题?
“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有着共同的发病机理,往往同时发生。随着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致死致残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心脑同治’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陶志伟表示,有心脏病的患者,脑血管大概率也会有问题,反之亦然。心和脑看似有一定距离,实则关联紧密。如心梗和脑梗,都是常见、高发病,虽划分在两个不同的科室,但它们的发病原理、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等有很多相似之处。
武汉亚心总医院院长苏晞教授表示,一直以来,亚心总医院都致力于不断完善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工作机制,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救治能力,在专业技术、学科建设、知识普及等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无论是心脏的问题还是脑部的问题,表现初发症状都一样,比如胸闷、头晕等。而对于不太具有医学知识的患者而言,他们往往就会怀疑自己得了心脑血管疾病,并希望一站式解决就医需求。所以,对于心脑共患疾病,建立联合的诊疗体系,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而依托亚心医院强大的心血管专科优势,亚心总医院“大综合”再“加码”,两院无缝对接,便可以整合医疗资源,打破学科壁垒,强化“跨界联动”,共同探索心脑共患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案,为心脑共患疾病的患者提供更科学、更高效、更便捷的医疗服务。两院实施“心脑心脑同治”MDT诊疗模式,是“病人不动医生动,医生围绕病人转”的诊疗模式。
苏晞教授提醒,对于有复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心脑同治”能够得到不同学科专家联手救治,既解决了随时会夺命的隐患,也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保障。同时,他指出,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比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未控制或控制不理想的,或长期烟酒、缺乏锻炼、经常熬夜等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不良的人群,都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群体。因此,日常除了定期体检、加强锻炼并保证科学健康的饮食作息外,一旦发生血管意外,一定要第一时间前往具备心、脑同治救治资质的综合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
新闻链接——
心梗、脑梗都是“蓄谋已久”的
心梗与脑梗,为什么总是发生很突然?其实它们“蓄谋已久”。
心梗与脑梗最大的原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人,在血管狭窄程度低于50%时,基本不会有缺血的感觉。而血管狭窄程度不大,轻、中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往往更软更薄,也更容易破溃。所以发作起来,就给人一种十分突然的感觉。
实际上,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一两天就会形成的,从发现“三高”,到动脉硬化斑块形成,需要数年的时间,而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通常更是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只是因为没有症状,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症状,不意味着没有损害,心梗与脑梗,都是疾病“蓄谋已久”之后的发作,给人一种“突然”的假象。
从发现“三高”,到进展成动脉粥样硬化,再到心梗、脑梗,会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只要积极治疗,是可以预防严重的并发症出现的。而且越早治疗,预防的效果越好。所以不要放松警惕,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如果通过生活方式调理不好,那么该吃药时就要吃药,千万别硬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