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湖北自贸区挂牌5年多,“试验田”里种出294项成果。日前,我省向全省复制推广第七批13项改革试点经验,发布28个实践案例供全省学习借鉴。今起,湖北日报开辟专栏,聚焦湖北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最新成果。
2022年12月20日,来自湖北隆中实验室参建单位的“高能量密度硅基软包电芯开发及应用验证”“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集成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汽车被动安全防护新型关键材料研发及应用”等项目获批立项。
这是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创新‘赛马制’科研攻关机制”的最新成果。该片区连续三年从市本级科技专项经费中累计拿出1000万元,支持隆中实验室主要参建单位联合攻关,助力襄阳奔向车用新材料和交通装备制造的“星辰大海”。
【资料图】
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湖北自贸区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从科技成果到生产线的关键一跃,促“创新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掰开“卡脖子”的手
襄阳片区设立“湖北隆中实验室科技专项”,实行“先平行立项,后重点聚焦、优中选优”的动态淘汰竞争机制,经费资助由传统单一项目资助转为多个项目遴选考核式动态、择优资助,最终遴选出落实研发与产业化任务的“千里马”。
目前,湖北隆中实验室有双聘院士4人,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11人,其他科研人员46人。
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不畅通制约。武汉片区通过建设光电工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从机制、路径、模式、集成和设施等途径开展创新探索,研究和探索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赋权,培育光电领域高科技企业已超200家,培育企业投后总估值超过100亿元;围绕核心技术工程化、产业化薄弱环节开展攻关,目前已推动形成数十项“卡脖子”技术的产业化矩阵,极大提升了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国产化率。
让“中试服务平台”成为科技产业化的“造血机”。武汉片区联合北京硬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五研究所成立武汉中关村硬创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为企业提供项目立项、系统架构设计、软硬件开发、模具及整机样品检验检测、中小批量产业化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科技服务,助推光电子、医疗器械、软件通信等产业领域科技企业加速“技术—中试—产品”的转化。
推动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产业链强,则产业强。
在宜昌片区,龙头企业担任产业链链长舞起产业龙。该片区聚焦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等九大重点产业链,出台产业链链长负责制及精准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目前该片区已形成市级领导牵头,市、片区两级服务专班协同,69个正副链长企业配合的招商格局。2022年上半年,宜昌片区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6个,完成协议投资额869.8亿元。
推动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襄阳片区积极开展高端装备产业专利导航工作,编制重点产业链“专利图谱”,打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聚集”转化链条,促进专利转移转化,指引襄阳高端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注入强劲动能,武汉片区积极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积极促进现代服务业为制造业实体经济赋能。区内两化融合贯标企业约100家,进入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的企业约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