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报道:【楚天评】东湖评论:信义润乡土,缔造好生活

2023-02-20 13:30:02 来源:荆楚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湖北当阳“中国好人”陈廷海风雨践诺17年偿还近百万元村民菜籽款的故事被各大媒体关注,十里八村群众纷纷转发点赞,助他登上宜昌本地热搜,这位“信义老农”生动阐释了信义在乡村的影响力。

走进乡村,泥土气息拂面,犬吠鸟鸣交织,叔子婶子在田间地头拉家常,“大妈情报局”一起畅聊村头村尾新鲜事。在乡村,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标签:或诚实靠谱,或勤劳踏实......人们都愿意与讲诚信的人打交道。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于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对于一切行为的规定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也就是说,在乡村的熟人社会里面,信任的建立并不是基于契约,而是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人品认知,是通过事情建立的信用关系,东家有事西家帮,互借互换、互通有无、互相扶助,而信任就是他们彼此之间的无形契约。因此在乡土社会,一个人没有信用是寸步难行的。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13日发布,明确提到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离不开“关键少数”,干部是村级发展的“领头雁”,日常与群众打交道,承诺群众的就一定要做到,切忌“空头支票”,更不要“吹牛画饼”,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也是明亮的,谁能带领大家实干致富过上好日子,老百姓就会积极响应,跟着谁一起干。基层治理的核心在“治”更在“理”,这个“理”就是理念,就是理解,更是理想。广大干部以诚信为线,凝聚起强大的合力,那么乡村振兴必然指日可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征信覆盖面持续扩大,农村信用评级体系日益健全,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有效解决,广大农户信贷可得性显著增强。随着社会的进步,乡村振兴的深度推进,信用在农村不仅是通行证,更是“聚宝盆”。尤其是对于广大“新农人”而言,扎根乡村发展农业,就需要融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更需要融资。国家为了鼓励乡村信用建设,在不少地方,农户依靠自身良好的信用条件即可获取信贷资金支持,极大降低了农户获取贷款的准入门槛,提高了农户对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加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全面升级。在一些地区,农户可以通过手机App自主发起信息录入和更新,并与其他相关数据端口进行信息校验,农村信用信息采录一体化、信用信息更新自动化逐步推进。信用是无价之宝,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也激发了广大农民朋友创业致富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增加了新动能。

以信立身,以信兴乡,让诚信成为乡村生活的金字招牌,引领乡风文明,让“说到做到”凝聚人人共谋乡村发展、人人参与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让诚信体系建设成为乡村发展有力的制度支撑,让信义融入内心,滋润乡土,引导乡亲们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稿源:荆楚网

作者:贺庆舒(宜昌当阳)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