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高级工程师孙红梅。 (受访者供图)
航空发动机是战机的“心脏”,零件多达数万个,它的维修是世界机械维修中难度最高的技术之一。
(相关资料图)
专攻发动机焊接技术20余年,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高级工程师孙红梅就是这样一位“主刀医生”。
1999年入厂至今,孙红梅攻克百余项修理难题,形成12项核心修理技术,获得有关发明专利授权9项,创造了近两亿元的经济效益,是中国空军航空修理系统焊接专业首席专家。
“我的工作跟外科医生类似,只不过我是为航空发动机缝合‘伤口’,目标是让更多‘战鹰’重返蓝天。”近日,孙红梅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讲述守护蓝天“战鹰”背后的故事。
毫厘之间钻研不止,激光焊接精准无缝
“发动机维修最难的是,有些国外进口的零部件,根本不知道其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一切都得从头摸索。”孙红梅介绍。
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长期处于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以及极大的离心力环境中,这对发动机零部件损耗非常大,发动机寿命一般在上千小时左右。
2003年夏天,孙红梅接到一项高难度任务,要为进口的某型号发动机修复涡轮叶片。
该叶片最厚的部位大约1毫米,最薄处只有0.3毫米,焊接时特别容易产生裂纹。试焊多次失败后,连厂里的老师傅也说,这活儿做不了。
“我当时就想别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孙红梅将自己在厂里关了一个夏天,一面查阅相关资料,一面反复动手试验。
握焊枪的手臂酸痛无比,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稳,食指也因长时间用力变了形;眼睛经常被电弧光刺伤,一闭眼就刺痛难忍、泪流不止,整晚睡不成觉……数百次查资料、分析、试验,孙红梅终于找到焊接操作手法,在叶片上焊出了整齐的焊缝。
“焊接工作是枯燥、单调的,经常要面对高温高热的环境,以及层出不穷的技术难题。我就经常提醒自己:搞技术就是要沉下心来,钻研进去,才能找到乐趣。”孙红梅说。
每年为国家节省上千万元修理费用
2013年11月,由孙红梅领衔的“红梅工作室”挂牌成立,吸纳了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培养潜质的年轻技术骨干。
工作室成立不久,孙红梅团队就接到一项棘手任务——修复某型号发动机燃烧室机匣。此前,国内没有成功修复案例。
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段时间,孙红梅体重骤减。“一天早上,我对着镜子梳洗时受到启发:能否利用镜面反射观察,去焊接那些盲区里的故障?”孙红梅带领团队开始摸索这个方案,他们开“窗口”后利用镜面反射查找故障,再用自制的焊接定位夹具定位,用仰焊法将漏气部位修复,最后将“窗口”补片焊牢。
机匣死角故障的修复难题就此破解,修复后的机匣从性能到使用寿命,与原来的产品基本没有差别。
这一次挑战,让孙红梅成功实现将机匣修复的变形误差控制在0.003毫米。这是什么概念?一根头发直径的1/25。
后来,由孙红梅所创的这种焊接方法被命名为“镜面反光仰焊法”。
工作室成立10年来,培养技术专家4名、高级技师3名,攻克技术难题近200项,每年为国家节省维修成本上千万元。
“择一事而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初心,我们航修人图的就是国家安宁、人民幸福。”孙红梅说,将守好神圣职责,在创新突破上不断前行,用心护卫“战鹰”在蓝天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