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院士逝世,美国:中国预警机比美国的领先一代

2023-03-07 13:34:16 来源:极目新闻

打印 放大 缩小

据中国电科微信公众号3月6日消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原电子工业部第38研究所所长,原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军工局局长,原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委原副主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原副主任王小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6日14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著名雷达专家

王小谟,1938年11月出生于上海金山一个爱国军官家庭。1956年,王小谟考入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资料图片)

大学时光是他记忆中最美好的岁月。据报道,王小谟的大学毕业设计做的是天线设计,他创造性地解决了当时的雷达研究相关问题,所有答辩老师一致同意给了满分。

指导教师高本庆说,他的答辩表现已经超越了一般毕业生答辩水平,年纪轻轻,却已流露出过人的创新精神。

毕业后,王小谟致力于雷达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工作。上世纪60年代,他瞄准国际雷达技术前沿领域,在国内率先开展三坐标雷达技术研究与攻关,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王小谟调试383终端

他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实现了我国防空雷达从单一警戒功能向精确指挥引导的重大跃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世纪80年代,针对我国国土防空面临的低空突防威胁,他主持开展低空雷达技术攻关,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中低空兼顾雷达,于199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雷达曾在与美、英、法、俄等国同类雷达装备同台竞技,综合性能排名第二、电子对抗性能排名第一,为国产雷达赢得世界声誉。

我国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90年海湾战争后,国家决定通过对外合作解决预警机装备急需。预警机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装备。在雷达科研一线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王小谟,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预警机研制事业中。

王小谟担任中方总设计师,主持系统总体设计。2000年美国迫使外方单方面撕毁合同,企图扼杀中国的预警机事业。王小谟向上级建议 “立足自主、研制国产预警机”,得到中央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一定要做中国人自己的“争气机”。

王小谟亲自任总顾问,倾心指导年轻的总师们确定总体技术方案,开展技术攻关、系统集成和试验试飞方案等重大工程研制事项,为我国首型预警机的研制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率先提出开展轻型预警机的预先研究,主持制定了技术方案,为国家决策研制轻型预警机创造了条件。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机立项后,王小谟又提出利用国产飞机实现预警机出口的设想,并担任原型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原型样机设计与制造,推动实现我国预警机装备出口。

空警2000、空警200国产两型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了一百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美国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评价:解放军采用相控阵技术的空警2000和空警200预警机,比美国的E-3C和E-2C预警机整整领先一代。

2006年,王小谟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不久他又被诊断出身患淋巴癌。但他即使躺在病床上输液,也要把设计师请来面对面探讨交流。

王小谟在病床上坚持工作

病情稍有好转,王小谟就又拖着虚弱的身体赶到了热火朝天的试验现场。正是由于王小谟和团队的拼搏,使得又一型国产预警机横空出世,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瑞典、以色列之后第四个能够出口预警机的国家。

几十年的科技生涯中,王小谟带领团队先后研制了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引领实现了国产预警机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

2013年,王小谟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22年5月17日,83岁高龄的王小谟再次出征,瞄准攻关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领衔成立了王小谟空基技术实验室。

据悉,王小谟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3年3月12日10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资料来源:中国电科微信公众号、中国电科官网、中新社)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