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漆赋予它的能量,依旧朴素,却自带力量的光。”3月20日,谈起自己参加2023湖北漆艺三年展的漆器作品《素光》,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志纲这样阐述创作理念。
(资料图片)
眼下,“大漆世界:变·通——2023湖北漆艺三年展”正在湖北省美术馆展出,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法国、西班牙、泰国、越南、缅甸的147位艺术家约200余组精品力作参展。张志纲的作品《素光》在展览中展出,这也是他的作品第五次入选湖北漆艺三年展。
张志纲介绍,大漆可以让柔软的材料变得坚硬,《素光》通过大漆与布的结合,让柔软的布料能够站立。作品区别于普通的脱胎漆器,主体为夏布,却不是复制其它形体的存在,只是保持了夏布原始的形态。此次作品就是以大尺寸的屏风形式,直白地展现出大漆的力量,夏布非常单薄柔软,而与大漆结合之后,虽然依旧单薄,保持着朴素透光的状态,但是拥有了不可思议的力量,仅以布片的形式就可站立起来。
制胎、裱布、刮灰、吃漆、髹漆……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楚漆艺实验室有一支教师团队,张志纲便是其中一员。他们不仅传承和弘扬这一非遗文化,还影响和带领一批批青年学子传承漆艺。
早在2002年,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便启动了漆画教学。2006年,该校成立楚漆艺实验室,为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和课外创作提供更专业的平台。2017年,又依托专业教学优势,在恩施建立国家级美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唐崖漆艺实践基地,开设免费的漆艺培训班。该校师生接力传承漆艺文化,并在社会上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作为中南民大美术学院漆艺教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张志纲一直致力于让漆艺回归生活。2019年,他登上央视《国家宝藏》节目,带着自己模仿制作的木板漆画,向观众讲述8000多年的漆艺文化,分享其独特的魅力。他认为,我们拥有那么多辉煌的漆历史,可是现在了解的人越来越少,不免遗憾。让这种工艺和精神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现代生活中,这才是最好的传承。
多年来,张志纲不仅在讲台上讲授漆艺,还面向公众进行漆艺知识的宣讲,同时通过创作漆器作品,让大漆走进人们的生活。他在创作时,经常将漆艺与在生活中使用频率高的茶具和餐具结合。“我希望大漆的宣传不止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开发产品,让漆器能够在人们的生活中火起来。”
在老师们的影响下,中南民大不少美术学子深深喜爱上漆艺。“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艺术品,漆艺都能通过特殊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环境设计专业2019级学生李和君说,很多学生课余会去楚漆艺实验室制作漆器,在实验室里可以感受到大家的热爱和坚持。
深受漆艺文化的吸引,李和君与团队成员在张志纲指导下,携项目“大漆回归——传统文化传承推广计划”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团队致力于大漆文化的推广与传承,希望助推大漆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张志纲表示,会继续坚持漆艺创作回归生活的理念,开展体现当代人审美和精神追求的漆艺创作,带着学生们将漆艺传承下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韩晓玲 通讯员雷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