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简讯:“九马回槽”带动“众马奔腾”——京山马岭村能人回乡兴业

2023-04-14 09:26:59 来源:湖北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环境优美的马岭村,小洋楼鳞次栉比。         (通讯员 张畅 摄)

马岭村引进园林公司,让千亩荒坡地变花海。


(资料图片)

马岭村红红火火的草莓基地里,游客正忙着采摘。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李琳

醉美四月,春和景明。

漫步京山市罗店镇马岭村,小洋楼鳞次栉比,生态餐厅别致清新,草莓种植红红火火,好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能人结伴返乡创业

村庄空心化、集体空壳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土地碎片化……地处大洪山南麓丘陵地带的马家岭村,曾是个典型的“五化”贫困村。

2011年底,当时在北京一布鞋公司做高管的张立,毅然放弃高薪回乡。在他动员下,另外8位乡贤也一同回乡抱团创业。因9人中有7人都姓“马”,故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九马回槽”。

2012年3月,“九马”商议成立京山市马嘉领农业科贸有限公司,做相对熟悉的建材加工和农业规模种养。张立作为执行董事常年驻村,其余8位老板每月轮流回村值班。2015年,张立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公司成立了,资金哪里来,厂房哪里建?“九马”出资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村民家家户户出钱,共筹资700万元。二组48户村民以土地入股成公司股东,土地整体流转。

随后,公司请来专业设计机构做村庄规划,修通村公路、移栽花卉苗木,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通过迁组腾地,集中兴建100多套三层小洋楼,集中安置居民,腾出土地60亩,用于建设厂房。

打牢基础后,公司利用资源优势,规模化发展大棚蔬菜、养殖白色湖羊。穿梭于村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一排排塑料大棚颇为壮观,大棚里鲜嫩的黄瓜、青椒长势正好,连片的葡萄已冒出嫩绿的鲜叶。

为做大村集体产业,公司还引进湖南一家旅游公司,打包托管运营马岭村农文旅资源,2022年吸引省内外游客5万人次,吸纳当地农民就业200多人。今后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不低于60万元。2015年,村里又成立了京山嘉佳福合作社,一、三、四组127户村民加入,发展优质稻2000多亩。

村里发展好了,“九马”纷纷加大投资。马秋生建起生物质燃料厂,用农作物秸秆生产颗粒燃料,每年利润近50万元。马志强建起秸秆饲料厂,用秸秆加工畜禽牧草,每天收入4000多元。两个厂将秸秆变废为宝,既美化了环境又带动13位村民长期就业。

“新农人”筑梦沃野

马岭村的兴旺,吸引一批青年才俊加盟,逐梦沃野。

4月8日,马岭村羊场里,“羊倌”双长武正在察看湖羊生长情况。武汉大学毕业的双长武,曾是一名律师,父亲在公安县养湖羊。听说马岭发展不错,2019年来到马岭当“羊倌”,高峰期出栏羊2000只。邻村的李琳大学毕业后在深圳打工多年,2014年回乡被聘为马嘉领公司办公室主任,后升任总经理,在她带领下,近年来公司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利润100多万元。

空间广阔的马岭也成为村民回乡的沃土。村民马庆军夫妇回乡,流转150亩土地,发展稻虾共作,开网店将优质稻米、小龙虾卖到全国各地,年纯收入15万元。在外地做生意的村民马延军,回乡发展稻鳖共作50亩,年收入过10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马岭的工资比京山城区高500元,但多数毕业生更愿留在城区。”张立介绍,由于相关配套较差,年轻人少,乡村招聘留住青年才俊较为困难。为吸引更多年轻人到马岭村就业发展,马岭村正与一些公司合作实现人才共享。

马岭村同武汉景美天成公司合作,在马岭建近千亩园林苗圃基地,公司负责人郭峰系武大毕业生,每年派部分员工入村管护苗圃,实地了解乡村园林规划。

“合作既解决了村里人才紧缺问题,又让公司的员工有了基层经验。”张立介绍,马岭村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于去年7月建成,但村里没有设备维护、基地运营人员,村委会后来将其委托给旅游公司运营,成功化解了难题。

经过近10年的创新发展,马岭村已从曾经的“弱马”变成“骏马”,目前村集体年收入200多万元,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先后荣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