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阮琼 曾达飞 通讯员 熊无双 黄胜 )暮春四月,紧邻梧桐湖畔的鄂州市永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里,万物勃发、浮光跃金,不少钓友手持鱼竿,长线垂入眼前的池塘中,静待鱼儿上钩。
“垂钓是我们合作社的主要盈利点,也是合作社成立的基础。”永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和成说,14年来,这里从单一的渔民山庄成长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离不开一群返乡创业者的探索。
(资料图)
瞄准机遇返乡创业
时间拉回到14年前。2007年9月,位于鄂州华容区红莲湖畔的湖北省国际水上运动训练竞赛基地一期竣工,同年10月承办了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皮划艇、赛艇比赛,这处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得以瞩目全国。
2008年,9月底二期工程竣工,同年,鄂州市庙岭至红莲湖水上训练基地道路(红莲大道)建成通车,大量工程、工人集聚,庙岭镇迎来全面大开发,大发展。
“当时我就是看准了庙岭这样的发展机遇,在这波发展浪潮中赚到第一桶金,将投资的目光投向了这个我土生土长的小乡村。”潘和成说。他协同同村的合作伙伴共三人,于2009年创立梧桐湖渔民山庄。
1976年,潘和成出生于华容区庙岭镇大熊村(现名大雄村)。1999年,潘和成外出谋生,辗转深圳、广州等地打工近10年,返乡后联合好友共三人创立梧桐湖渔民山庄。
潘和成介绍,最开始的梧桐湖渔民山庄面积有270亩左右,80%是水域面积,主打垂钓和农家乐,年平均营收约400万元。由于鱼类品质好、服务优,不少项目工人慕名而来,在2012年、2013年迎来大发展。
渐渐地,原来的经营模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2015年,梧桐湖渔民山庄扩大经营,引进更多鱼类品种;2016年,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2017年,立足于梧桐湖渔民山庄,鄂州市永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种养殖。
联合村民共同致富
“自家的日子过好了,还想着拉村民一把。”潘和成介绍,6年前,他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合作社发展模式,即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2017年,在华容区委、区政府和庙岭镇党委政府的大立支持帮助下,鄂州市永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周边近103户农户,注资250万元,成立了合作组织。
据潘和成透露,合作社组织运营方式是,农户以土地入股,或以个体经营入伙,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员,优先在基地务工,直接参与合作社管理,从而实现企业与基地一体化、农民工人化的管理格局。
在保障方式上,由合作社农户签订合同,实行统一供种、统提供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价收购、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的方式。
针对传统农业效益低下的问题,合作社进一步引进和培育了绿色蔬菜、鲜鱼、林果等10多种特色农业产业经济作物种植和水产品。
目前,该合作社已流转土地500余亩,拥有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300亩,建成农产品种养植示范基地4个。解决了农民就业。辐射带动大叶、大雄、黄泥畈等村共150多户发展生产,转移剩余劳动力400余人。
“现如今,村民们侍弄自家流转的土地,一年下来,平均每人能增加3万到5万元的收入。”潘和成说。
精益求精丰富业态
走在永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里,迎面微风习习,水边杨柳依依。“我们现在看到的垂柳都是专程从河南信阳运过来的新品种,它的形态是固定的,看起来更为整齐美观。”潘和成介绍,为让远道而来的客人留下来,合作社在2015年到2021年间,陆续投入1200万元进行景观文化提升,创建休闲旅游民宿。
合作社里,树木、花卉、苗圃、瓜果、蔬菜、农作物等科学分布种植,不仅将合作社装点成“世外桃源”,更是丰富产业经营业态,通过销售增加收入。不仅如此,为了丰富游客体验,合作社以休闲娱乐为主,规划有农产品种植区、淡水养殖区以及休闲区。
“游客们来到这里,在农产品种植区里,可以带着老人孩子采摘橘子、桃子、西瓜、莲子、藕带等蔬果;在淡水养殖区,可以体验垂钓、捕捞的快乐;在休闲区,可以在蒙古包里和三五好友相聚,吃一桌肥而不腻的烤全羊及农家地道特色菜。”潘和成说,合作社一直致力于将游客留下来,吃喝住游购娱应有尽有。
他透露,在购物这一块,合作社的产品还不够有特色有优势,大多是本地的农副产品。为了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2017年,潘和成一行驱车2000多公里前往江苏连云港,把连云港转了遍,引进2000只新品种的鹅,鹅蛋等腌制土特产平均每年带来收益70余万元。
目前,该合作社已拥有员工36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人,成为以发展休闲生态农业、水产养殖与餐饮开发为一体的多元化现代农业企业。
据悉,近年来,永伟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陆续被省农业厅、省旅游局评为“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被农业部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022年,该合作社被省人社厅评为“湖北省2022年返乡创业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