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阮琼 姜梦瑶 通讯员 熊无双 黄胜) 五月初夏,鄂州市杜山镇益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里,100余亩油菜进入收割期,在采收机嗡嗡声中,油菜籽从茎秆上分离,茎秆被吃干榨尽后归还在田野间。
【资料图】
相隔不远处,伴着和煦的阳光,一畦畦青翠的玉米秧苗整齐有序排列,在微风的吹拂下展现出勃勃生机,预示着今年的丰收好前景。“这些玉米种下的时候就已经被人订走了,完全不愁卖。”益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海说。
东港青年回乡开启“庄园梦”
1994年,徐海出生在鄂州市杜山镇东港村,2015年大学毕业,徐海在武汉保险行业工作三年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于2018年创立鄂州市杜山镇益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启了他的“庄园梦”。
“东港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基础好。2018年,一位台湾老板将经营了多年的54亩梨园交给东港村,受当时的杜山镇党支部书记招引,我父亲谋划投资回乡接手这片梨园。”徐海透露。
就此,徐海的“庄园梦”,开始围绕着这片梨园展开。徐海说,这一片梨园有不少近20年的老梨树,结的果子不仅个头大且香甜可口,2015年刚上市,一斤梨就能卖到25元。“产品价格高,不好卖,没有市场竞争力。”徐海接手后,开始通过降成本把单价降下来,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他介绍,传统种植模式需要工人站在凳子上进行修剪、套袋、采摘,不但危险系数高,而且优果率低、人工成本高。2020年以来,该合作社联合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引进“双臂顺行式”新型棚架梨树种植技术。2021年,合作社梨园扩大至85亩。
“这种植模式特别适合新种植果园,三五年时间,梨树树形就会形成犹如两条蜈蚣状主干条,采摘梨果的时候一伸手就能够到。”徐海介绍,这种栽培模式不仅便于管理,而且便于机械化操作,与传统模式相比,棚架梨的亩产量可以提高20%至30%。同时可让梨园延长观赏采摘时间,提高观赏采摘效果。
“2021年,我们梨园产出的梨子在保持原有口感的基础上,单价降低到8到10元一斤,当年梨园的营收就达到60万元。"徐海欣喜道。
借智借力携手开创“新天地”
尝到甜头后,徐海开始了大胆尝试。2021年,益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除发展黄金梨、砂梨外,又流转了500余亩土地,开始种植玉米、水稻、油菜等农作物。
他认识到没有高端种子、技术支持、人才支持、政府支持是万万不行的,于是多次辗转找到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章志宏,“红莲型杂交水稻”这枚抗病强、效益高的杂交水稻种子正式出现在合作社社员的土地上,为农户脱贫致富提供助力。
而这仅是借智之路的序章。徐海介绍,近年来,来自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地的高校研究团队在这30亩的“试验田”里,陆续试种近100个品种,其中“稻香19号”因米质优、口感好、香味浓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甜玉米、糯玉米、水果玉米、黑玉米顺利打入市场不愁销路。
合作社生产经营迈入正轨后,2022年,益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再次“迈步子”,流转土地增至1000余亩,梨园和水稻种植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当年合作社营收达到600万,带动周边180余名村民再就业。同年,该合作社被省人社厅评为“湖北省2022年返乡创业示范项目”。
徐海透露,今年,益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湖北乡投(鄂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引入种植“鄂城小黄姜”,3月份已试种30亩。
下一步,该合作社计划联合周边的忠平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楚江怡景家庭农场、顺喜葡萄园合作社等,推出“鄂州采摘一日游”,让周边游客一天就可体验多种水果采摘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