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吕鉴蕾 通讯员黄旺宣)五月黄石满眼绿,石榴花开红似火。
近年来,随着绿色转型加速,黄石不仅建设了一条沿江绿色长廊,而且在黄石新港科学布局了一批绿色工厂。在实现生态绿的同时,也培育出一道产业发展的“绿带”。
主动作为,绘就山水宜居“画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雨后的午后,走在黄石沿江大道上,一幅人水相宜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飘逸舒展的“绿带”,悠闲漫步的市民,欢声笑语扑面而来……
上述变化背后,是黄石自觉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铁腕实施沿江企业整体升级搬迁的结果。
2013年以来,黄石市彻底关停“五小”企业1000多家,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29万吨,煤炭产能135万吨,“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域无煤矿。集中拆除了98家模具钢企业236台中频炉,提前两年完成了16家省级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
同时,黄石还鼓励企业申报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绿色工厂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促进企业向绿色高端迈进。截止到目前,该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70家,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7家、全国绿色工厂12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
“针对沿江1公里范围内10家化工企业,一方面,我们通过协商拆除围堰、拆除厂房、拆除设备等,腾退沿江土地5.7万平方米,实现土地修复及复绿面积9000平方米。”黄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另一方面,7家整改企业通过建设雨污分流,环保设施等方式实现了清洁生产。
此外,整体谋划,积极协调,全力做好全市模具钢熔炼中心建设和化工园区合规认定工作,推进行业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目前,大冶、西塞山、开发区·铁山区三个模具钢熔炼中心基本建成,化工园区认定和化工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统计显示,2022年,该市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贡献率达5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第二。今年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4%,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产业含新量、含绿量逐年攀升。
串珠成链,成就产业发展“绿带”
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新冶钢、中正化工、振华化工、弘盛铜业、新兴管业等大型企业串珠成链,并最终在黄石新港工业园区富集,形成一条生机勃勃的产业发展“绿带”。
“天源化工、中正化工正是我市沿江关改搬转工作的缩影,全市化工行业实现安全环保风险平稳可控,种下的‘绿色发展’的种子,正要蓄势待发。”上述负责人说。
近年来,黄石市坚决贯彻落实“双碳”战略,大力实施淘汰落后产能、绿色制造体系、技术改造提升等工程,在绿色效益、能源消费、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全面发力,全力打造“绿色、清洁、高效、低碳”的绿色制造体系。
一方面,实施制造业千企节能改造五年行动计划,落实“双碳”目标要求,鼓励企业节能降耗减排,为下一步工业重大项目建设腾退更大用能空间。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PCB废边框、边角料、废钢、废铝、废铜废渣回收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闭路循环和集约高效利用。2019年,黄石市成功入选全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未来3-5年,下陆区循环经济产业园产值将突破100亿元。黄石新港更是从结构偏重工业园区奋进“绿色低碳园区”。
“党的二十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提出了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他进一步表示:“我们将严格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从产业发展、项目管理、生态修复、能源监测等方面,推动产业转型,创建绿色低碳园区。”
奔腾不息的长江从远古走来,给黄石的产业发展倾注了一种独特的气质。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确立,黄石产业发展的“绿带”将更具生命力,成为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
(文中图片均来自黄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