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消费领域有两条消息引发广泛关注。一是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10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33亿元,同比增长8.5%,比1-3月份加快2.7个百分点。二是中国消费者协会5月16日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2)》指出,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还存在涉及未成年人保护、老年消费者、农村消费、直播带货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边是消费马车跑出“加速度”,一边是消费维权领域仍存在不少“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这个“局”该怎么破?
客观地讲,当前经济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各地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消费回暖势头强劲,这一点大家都有切身感受。特别是以“淄博烧烤”为代表的文旅消费、接触性服务消费以及网红特色消费、直播带货消费热度持续攀升,已成为经济回升向好的新亮点。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消费复苏不仅有量的扩大,还有质的升级、结构的优化。以湖北为例,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石油及制品类、实体商品、网络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8.0%、16.4%、9.6%、9.4%,折射出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加速释放。
(相关资料图)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消费市场供给与消费需求升级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仍然存在,如中消协此次点名的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和网游低俗化现象、消费基础设施对老年人不友好、农村消费存在公平短板、部分直播平台履责不到位、直播带货热选商品以次充好等突出问题,反映了长期积累的矛盾尚未得到完全根治,各种乱象屡禁不止对有效修复市场需求、持续激发消费活力造成的威胁不容忽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巩固经济回升基础,需要继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充分发挥消费对实现全年发展目标的促进作用。
立足当下,要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各地各部门要积极适应恢复和扩大消费新任务,在做好重点民生消费领域的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出特色鲜明的促消费主题活动,推动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要持续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加大对虚假宣传、制假售假、价格欺诈、缺斤短两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穷尽一切办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使出浑身解数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切实增强消费者获得感和幸福感,努力实现近者悦、远者来。
着眼长远,要出好消费升级“连环招”。各地各部门要持续加强稳消费政策供给,在就业及收入分配、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基本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着力解决民生层面的后顾之忧,稳定老百姓的消费预期;要理性对待新业态、新经济、新模式,坚持用发展的方式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引导相关行业和市场主体加强自律,保障各类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起品质有保障、服务有差别的消费品供给体系,合力铲除消费乱象滋生土壤,促使消费回归理性。
风物长宜放眼量。唯有让消费者真正同时实现物质满足和精神愉悦,让更多的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才能源源不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斌(湖北武汉)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