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残疾人士是我国一群特殊的群体,更是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仅905.5万人,将近90%的残疾人难以就业。解决残疾人就业难工作难的问题成为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5月18日,湖北省“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在武汉启动,展示了湖北省一系列助残爱残帮扶措施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其中武汉某康复中心的一项人工智能语音合成的技术十分亮眼,该技术通过生成语音帮助存在语言障碍的残疾人“说话”;还有很多残疾人入驻直播间带货,甚至成立了电商助残直播基地,让残疾人士也能实现创业梦。此次湖北省的助残日活动为我国残疾人士的保障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示范,新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为残疾人士就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当下,新科技的应用可以改善残疾人就业遇到的很多困境。首先,残疾人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就业范围狭窄,很多职业岗位对他们的门槛很高且难以胜任。而伴随着网络与科技的发展,自媒体行业兴起,直播带货等职业越来越受欢迎,为残疾人士提供了门槛低且好入手的职业,如果具有一定粉丝与流量也能有较可观的收入;其次,很多残疾人无法受到和普通人一样的教育,尤其是视障群体与听障群体,大多都会去特殊教育学校,能够进入高等院校的更少之又少。现在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帮助语言障碍群体“说话”,还有不断进步的医疗技术帮助盲人重见光明,未来教育设施的更新或许让更多残疾人士进入普通人的校园,接受平等的教育。
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不仅能够更好地保障残疾人士的生活,让他们在自我价值实现中找到自信与自尊,更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生产力。我国残疾人士数量庞大,约占全国总人口5%。调动残疾人士的劳动生产力一定程度上也能调动其内生动力,助力生产力发展,填补岗位缺口,促进增收。很多岗位例如操作工、维修工、品检员等可以由经过训练的残疾人胜任,同时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很多工作可以由不便出门的残疾人士通过线上办公实现。
要解决残疾人士就业难的问题,还需要多方合力。比如,残疾人士互助团体和公益组织在社会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为残疾人与社会的连接与沟通提供广阔的就业服务平台,例如武汉“黄鹤爱心助残驿站”立足于残疾人就业实际,搭建残疾人就业增收公益平台,探索出了‘产供销一条龙’就业创业新模式。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对残疾人群体就业问题提供积极的解决方案与保障措施,例如设置公益性岗位、开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实行“一对一”重点帮扶、开展网络技术技能学习等。
科学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残疾人带来了机遇,而真正实现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改善还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协作。相信未来更多的残疾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实现自我价值,创造幸福生活。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梅雪菲(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指导老师:王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教授)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