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堵点推进“四链融合”

2023-07-12 08:41:39 来源:湖北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 文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来看,有效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重要抓手,也是驱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举措。

“四链融合”的实质是知识、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的加快集聚并实现共享互联相通,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当前,“四链融合”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资料图】

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不紧。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契合度还不够甚至滞后于产业发展。部分高校在办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办热门专业,导致教育质量跟不上;一些高校学科专业布局单一,开办的学科专业看似“万金油”、需求量大,但是没有专业特色、没有突出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没有相对稳定的产业链支撑,不能很好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不强。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重大民生问题。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人才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与企业和社会生产实际相脱离现象。部分高校产学研合作缺乏实质性合作,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加强。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不够。目前,部分高校在职称评聘中仍然“重论文”“看项目”,过分追求论文数量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促进教师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相关制度、政策还不够健全,形式方法还不够灵活。部分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核心技术壁垒性不强,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够。部分企业被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依然被国外封锁,颠覆性、原创性、基础性技术解决方案不多。

要打通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堵点,不断推进“四链融合”,应着重考虑三方面工作。

一是高校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高校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办学资源、办学定位,不断完善学科专业生态,构建“强化特色、关联生长”的学科专业体系。高校学科专业要突出需求导向,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将学科优势特色与科技发展前沿对接,推进现有学科专业转型升级。加大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支柱产业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力度,着力布局一批支撑国家战略和区域重点产业链相关领域的学科专业,撤销长期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质量低下的学科专业,形成动态调整、主动应变、积极作为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

二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鼓励和支持高校主动对接行业企业资源,围绕重点产业、国家重大任务和紧缺人才需求,推动高校与行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根据产业发展趋势更新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制度创新优势,共建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基地,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到成果转移和产业化的全链条,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形成校内培养与校外支撑相结合的一贯式育人模式。

三是大力开展有组织科研。鼓励和支持高校围绕重大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提出重大科学问题,制定大科学计划,高校和企业联合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和企业资金、市场优势。探索成立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对高校而言,还要构建集中决策、任务专项、高效执行、内部交叉、外部融合的新型科技创新举校体制,明确任务目标,优化校内资源分配,组建若干重大科研专项,对团队成员探索实行长周期评价、个体与团队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制度。有效统筹高校、企业、政府现有平台、资源、人才,集成多学科力量,解决“卡脖子”重大科技难题,产出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