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位专家学者纵论推动长江文化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023-08-05 06:47:31 来源:湖北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资料图】

湖北日报讯(记者戴辉、通讯员宫晓梦、毛庆)8月4日,在宜昌举办的“把握新机遇、共创新辉煌——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践探索与展望”研讨会上,来自国家文物局、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北省文物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社科院、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单位的19位专家学者上台演讲,从“新时代长江文化内涵的挖掘弘扬”“推进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长江文化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展开研讨。

长江出千峡、纳万川,涓涓细流汇聚成横贯神州的万里滔滔。如何挖掘弘扬新时代长江文化内涵?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华教授从长江水神祭祀文化的角度切入,证明中国古代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源头。国家图书馆理事会韩永进理事长认为,要从文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构建长江文化的现代性识别体系。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教授认为,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超级“两河文明”,长江稻作文化和黄河粟(麦)作文化间的差异,支撑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内部大循环,形成了中华民族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南京大学贺云翱教授阐释了“长江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间存在的极其深刻的内在关联性、统一性。

湖北省社科院刘玉堂教授总结出长江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五大特性,为挖掘弘扬长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方勤院长,归纳出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有五次重要的交流融合期,阐明了长江中游地处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重要连接通道,交流融合是其主要特性。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陈进教授指出,长江文化具有以黄金水道等流域文化与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相结合、古代文化向现代文化成功融合、工业革命恢宏的国之重器与古代精致物质遗产相结合的基本特点。

在推进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方面,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郝国胜研究馆员认为,三峡文物保护对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促进作用,解决了巴人疑团等学术问题,提出建设长江流域标志性文化遗址公园。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玉德教授建议,成立长江文化联谊会或研究会、设立长江文化传承基金、建设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支持长江流域的生态特色集群、编写一套长江生态文化读本、建立长江生态文化网。武汉大学景园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张薇教授认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提出培育象征地标、优化空间格局、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文旅融合、完善体制机制、构建传播矩阵等六条实践路径。

如何助推长江文化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认为,从文化软实力建设入手,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的综合能级;从解决文化的不协调和不平衡入手,提升长三角江南文化的总体发展水平,探索建立江南文化和长江文化的协同发展机制。

武汉地区商业史是长江商业变迁的代表。武汉市社科院樊志宏院长建议,应将长江商业文明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体系,以汉正街为中心打造长江商业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