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邹亚琴 实习生丁可)“贾医生,我现在终于可以不用一年四季吹电扇了。另外,原本瘫痪的双脚,都恢复了一定活动能力!”近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接受了全植入式脊髓电刺激植入术的截瘫患者徐师傅,从千里之外给他的主刀医生贾一帆副教授发来喜讯。原本因严重脊髓损伤,一年四季疼痛难忍,且交感神经调节功能异常导致诸多痛苦的他,术后症状消除明显,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
大叔脊髓损伤 大冬天需猛吹电扇
2年前,贵州年近六旬的徐师傅严重受伤导致颈椎脊髓损伤,造成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日常生活中翻身、吃饭、喝水、穿衣、上厕所等这些平常小事,都需要靠家人帮助才能完成。
(资料图)
更糟糕的是,从去年开始徐师傅出现腰部以下肌肉痉挛、冷痛难忍,甚至痛得彻夜难眠。不仅如此,他还出现了上身怕热、出汗量暴增等症状,每天都要汗湿好几件衣服,去年底更是到了大冬天都要吹电扇的地步。
家人带着他辗转多地求医,尝试了很多治疗方法,却见效甚微。在得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疼痛科在脊髓损伤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后,今年4月,一家人慕名赶到了武汉。
疼痛科贾一帆副教授团队对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徐师傅属于不完全性截瘫,第5颈椎以下B级损伤,日常生活能力属于极严重功能缺陷,无法独坐,大小便失禁,手臂无法伸直,双手完全丧失功能,背部和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消失,同时还因肌张力增高而导致双下肢痉挛。这意味着他无法独自完成包括穿衣服、吃饭、上厕所的任何活动,甚至感觉不到双腿的存在。
贾一帆判断,徐师傅的疼痛程度属于重度,高位脊髓神经损伤导致交感神经调节功能出现异常,是他怕热、出汗的原因。随后的肌电图结果也显示,徐师傅的颈段以下神经损伤非常严重,这意味着预后并不乐观。心理评估结果也显示其合并中度抑郁焦虑状态。
贾一帆介绍,脊髓损伤(SCI)是一种导致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的高度致残性疾病。发病原因如高处坠落、交通事故、运动性损伤、椎管内肿瘤等。脊髓损伤会导致损伤部位以下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还有可能会出现疼痛不适、肌肉萎缩、肌肉痉挛、关节僵硬、下肢血栓形成、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本人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经济的负担。疼痛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随着损伤时间的增长,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疼痛。
植入脊髓电刺激器后 不暴汗也不疼了
贾一帆介绍,脊髓电刺激是目前治疗神经病理痛的神经调控疗法中较为先进的一种技术。该技术通过脊髓电刺激植入手术,将电极放置在靠近脊髓后角的硬膜外间隙,通过脉冲放电以酥麻感代替疼痛,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效果。此外,脊髓电刺激还能通过特定的程序长时间刺激促进神经通路重塑,减缓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从而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
专家团队为患者实施神经电刺激器植入术。通讯员供图
在仔细评估病情并与徐师傅及家属细致沟通后,今年4月底,贾一帆团队为其进行了一期脊髓电刺激植入术。在局麻下通过穿刺,治疗团队将两根电极放置于脊髓目标节段。术后开机测试后,徐师傅疼痛明显减轻。随后的几天里,在电刺激的作用下,他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一期手术成功后,贾一帆团队为徐师傅实施了二期手术,即全植入式脊髓电刺激器植入术。在麻醉科的默契配合下,术中唤醒与测试非常顺利。
术后1个月,徐师傅自己感觉不仅疼痛明显减轻,而且怕热和出汗症状也明显缓解。近一个月,徐师傅还欣喜地发现原本没有知觉的左脚,可以做勾脚、压脚等基本活动,还可以配合进行穿衣、刷牙等简单日常活动,双下肢痉挛也明显改善,之前口服的抗痉挛药物也可以不吃了。出院时,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的徐师傅,脊髓损伤由入院时的B级评为C级。
神经电刺激器植入术 截瘫患者的新希望
8月4日,是术后第3个月。返回贵州休养的徐师傅给贾一帆发来消息,“我的右脚也可以勾脚了!”这表明,脊髓电刺激不仅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疼痛与出汗症状,更为其后续的运动康复治疗赢得了希望。
据悉,近年来以神经电刺激器植入术为代表的神经调控技术,在顽固性疼痛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除此之外,在功能康复领域如截瘫、植物人促醒、帕金森综合征、胃肠功能障碍等方面,神经电刺激器植入术也起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贾一帆提醒,对于颈部脊髓损伤患者,常合并呼吸功能、咳嗽反射、胃肠道功能障碍,大部分还伴随体位性低血压、反复感染、压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部分严重的颈髓损伤患者,甚至很难脱离呼吸机维持呼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周期。经过科学评估后接受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对提高和改善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