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用户必须实名注册登录,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体验模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国家“防沉迷新规”发布两年来,游戏行业积极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已整体构建起全球最为先进高效的防沉迷系统。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家长对现阶段防沉迷工作成效表示认可。
但近年来,未成年人通过套用家长账号、以给对方“拍个照”指导对方变换表情等方式越过人脸识别障碍,从而顺利进入游戏的情况依然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家长“缺少陪伴”“缺乏管束”才是导致孩子“掉”进网络的罪魁祸首。
现代社会中,网络和游戏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很多家长对此却抱有偏见,认为网络、游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一怒之下,部分家长采取摔电脑、拔网线等一些极端措施,但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会让孩子更加沉迷其中或者促发更大的逆反,甚至导致跳楼、自杀等一系列悲剧。这些都是在提醒家长:一味借助权威和高压,远远比孩子沉迷游戏更恶劣。
事实上,未成年人是否容易沉迷网络与家长陪伴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联系。父母离孩子越远,网络离孩子越近。许多孩子沉迷网络是因为在生活中缺少关爱和陪伴,在现实中找不到存在感,于是把感情寄托在网络和游戏上,变得越来越孤僻,不善与人交往,亲子关系变得淡薄。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更需关心孩子的心理成长,多一些陪伴与呵护。
活泼、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能一味限制,而需疏导结合。一方面,家长应该起到监督作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帮助孩子选择积极健康的网络产品;另一方面,家长更应放下手机和电脑,带孩子走近美丽自然,品味人间烟火,在成长中感受更多网络之外的生活乐趣。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是一项家庭、社会、平台三方共治的系统工程,但家长永远是第一“责任人”。只有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树立起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起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堤坝”才能坚不可摧。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鹏(宜昌五峰)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