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了,赤壁这个村变了!

2023-08-30 17:38:53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打印 放大 缩小

赤壁市新店镇大湖岭村,由于没有湖地势高,导致缺水几乎成为生产生活的常态。尽管村民们锲而不舍地辛勤劳作,也改变不了“望天收”困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湖岭村80后村支书,新店镇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周光说:“解决‘望天收’的现状,就能让村民收入高起来,荷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

如何解决群众“望天收”的急愁难盼呢?周光认为只有两条路:一是转变村民传统耕种的生产思维,从水田作物种植向经济作物种植转变;二是转变村民的传统经济思维,从固定财产认识向数字经济认识转变。

2022年,周光按照对接好的土地承包商要求,利用高标准农田改造,要将村里1500亩成片田块进行整合,消除田埂时,遭到村民的一致反对。村民认为没了田埂,就无法分辨自己的田块在哪里有多大,都不肯签土地流转合同。“我们都不知道‘数字经济’是怎么回事,所以周书记说要把田块集中起来,铲平田埂做成一大块时,我们都不同意。”村民熊银阶说。

面对村民们的担忧,周光没有退缩。他一家家上门做工作,给村民们算经济账,解释“数字经济”的概念与好处,消除村民担忧。

“我记得当时正是腊月,还下着雪。”周光说。为了把土地流转合同签订下来,只能抓紧时间在春节前搞定,过年后很多村民又外出打工,那就更麻烦。周光每天顶风冒雪,一双湿漉漉的脚在这家火塘边烤干,又去外面再打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春节前,搞定了所有村民的土地流转合同。

“听了周书记的解释,我终于明白了数字经济,就是只要记住自己有多少亩田,每亩承包价格是多少,拿多少钱就行了,其他的都不操心。”熊银阶说。“这就是坐在家里收钱,省事哦。”

今年7月,整改后的土地获得了大丰收。来自河南驻马店市的承包商王海根据地块条件,改种旱地作物玉米,每亩毛收入达到1100元左右。同时,王海采取种肥同播,无人机打药,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方式,降低了劳动成本,也让村民们看到传统种植的弊端,开始对现代化种植产生了浓厚兴趣。

现在,在新店镇大湖岭村,有种小麦的,有种大豆的,有种玉米的,还有种黄桃的。村民们不再拘泥于水田种植,能种什么种什么,什么赚钱种什么,非粮化农业已经在村民们的心中扎下根基。

经济作物种植虽然丰收了,但新问题也随之凸显:村里的道路承载力不够,4米宽不到的村路根本满足不了村民生产生活需要。“作为村支书,强村致富是我的责任;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解决村民出行难题是我必须履行的担当。”面对村民们的诉求,周光开始谋划着拓宽道路。他一边向村民宣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发动村民出钱出力,参与修路;一边与相关业务部门联系,争取各方面支持。在周光的不懈努力下,赤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支持了道路地基所用石料,村集体出资10万余元、村民积极参与,出动劳力200余人次,一条8米宽的道路修建完成。

“路宽了好多,真是把路修到我们的心坎上了。”村民但茂炎说。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村民对周光的信赖得到大幅提升,村级集体收入也由年收入2万元上升到50万元。但周光并没有止步,他还在策划着更加宏远的目标:形成一条田里有作物、路边有花香、村里有游人、四季有收益的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强村之路。

“村民收入高了,荷包鼓了,生活好了,才是最重要的。”周光用朴素的话语,履行着一名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张升明 黄富清)

编审:马春霞

编校:陈超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