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东湖评论:以孝之道,向善向美

2023-09-08 18:40:12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00后”男孩把妈妈宠成了少女!》报道,感动了众多网友。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孩子是来报恩的”“看到了青少年应该有的样子,健康的世界观,乐观的心态,不被困难打倒,不被挫折压垮,小伙子,好样的!”

这名被点赞的“00后”男孩叫杨志洋,在其10岁那年,母亲被确诊为渐冻症罕见病,全身无法动弹。面对医疗干预效果有限的康复困境和父亲要外出挣钱的现实状况,小小少年杨志洋主动承担起在上学之余照顾母亲的重担,而这一坚持就是12年。从洗漱、喂饭到锻炼、打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虽然很辛苦,但对我们来说宝贵又美好。”“妈妈将我养大,我给她尽孝,我只是做了一个儿子应该做的事,我要尽我所能让妈妈活得开心、踏实。”面对网友们的点赞,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让人感慨之余,又倍感温馨。

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行孝说起来容易,做一时也容易,不容易的是多年以来初心不改、行而不辍。杨志洋十二年如一日的孝心孝行,看似普通平凡,却闪烁着耀眼的人性光芒。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父母含辛茹苦将子女抚养成人、培养成才,把一切都奉献给了子女。对于父母的恩情,一辈子都报答不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孝顺父母是一种真挚情感,是尽其所能感恩回馈父母,更是源于内心的本能。古有李密著《陈情表》诉拳拳尽孝之心,舍弃荣华富贵,只为陪伴祖母走完人生的最后光景;今有“贵州孝心第一人”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大学,对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始终不离不弃。他们都深知养育之恩,哪怕付出再多,再苦再累都是幸福的。正如杨志洋所说“妈妈生我那年才21岁,三伏天上班不舍得坐公交车,就是为了省钱给我买更好的奶粉,我有什么理由放下妈妈?”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心美好,孝行又该如何行呢?有人说,等我有钱了,老人家随便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也有人说等我有时间了,陪着爸妈到国外去玩,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可是,父母两鬓的白发、眼角的细纹,还有鼻梁上不知何时架起的老花镜都在告诉着我们:孝敬父母不用等待,等待只能是一种遗憾、一种迟到的爱。而且很多时候,父母想要的并不多,只是很在意子女是否有一颗孝顺的心。陪父母聊聊天、说说话,教父母上网、使用智能手机、微信,带父母出门旅游散心,鼓励父母外出参加活动、结交朋友...虽然简单,但是真心真情真意,是适合父母的,是子女主动去做、积极去做的,就都是父母的宽慰和骄傲。

“大孝终身慕父母。”农耕基因的承袭,儒家文化的浸染和千年时光的悠长,让孝道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历经千年,经久不衰。从《弟子规》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句句嘱咐、阵阵呼唤到《二十四孝》里二十四位孝子孝老爱亲、推恩及人的感人故事;从以“孝”立县、孝名远扬的湖北孝昌县全力推行孝文化,千方百计做好孝文章到以“孝”写下长寿秘诀的川西平原千年古镇孝泉镇把讲孝、行孝当成日常生活习惯。在从古至今孝文化的浸润下、在身边行孝榜样事迹的感染下,守孝尽孝已成为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最强烈的文化认同,以守护家庭“小孝”助力社会和谐“大孝”,引导人们向善向美,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孝道这份“试卷”,已写满了几千年的故事,虽不起眼但感人心扉,值得反复品读,承载着的是相思、祝福与未来的精神寄托。现如今、乃至未来,这份“试卷”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继续用心用情书写,铭于心、践于行,传承孝道美德,再谱美丽华章。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晓文(宜昌枝江)

责编:杨虹磊

关键词: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