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月9日签署合作协议并共同发布极地观测小卫星(研制代码:BNU-1)实施计划。该卫星预计于2018年12月15日前后搭载发射,这是我国高校首次面向全球变化研究、特别是极地气候与环境监测需求所研制的遥感科学实验小卫星。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晓告诉科技日报记者,BNU-1极地观测小卫星重量约20公斤,设计搭载三个实验载荷,其主载荷“大视场中分辨率多光谱相机”可在500公里的近地太阳同步轨道提供800公里幅宽、50米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可对南北极地区实现每两天一次的完整覆盖观测,为研究极地快速变化提供高质量多光谱遥感数据。中高分辨率相机主要用于特定关键区域的重点拍摄,可在突发事件中提供地面分辨率5.5米的可见光遥感数据;AIS接收机能够准确记录船舶所发送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报文,结合遥感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为极区航行船舶提供可靠的冰区航行保障服务。
长期以来,我国卫星对极地的观测能力受到制约,我国自主的极地卫星观测数据十分缺乏。BNU-1可与现有的主流极地观测卫星组合,进一步从时空上加密极地观测。
除优先保障极地观测任务,该星也将开展中低纬度地区的观测。为解决卫星数据的实时接收、处理和分发,卫星将利用北京师范大学在嘉兴和北极地区的合作卫星地面接收站,实现数据的快速下传和处理,并向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