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人造太阳” 体验“翻译神器”
——本报记者合肥采风,领略创新之都的魅力
▲在科大讯飞的展厅,工作人员带领记者体验了智能语音合成系统、语音翻译系统等一系列智能产品。
▲科学岛上一个高11米、直径4米、重达400吨的庞然大物赫然矗立,这就是鼎鼎大名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EAST)。 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黄清辉 摄
崔岗艺术村曾经是一个偏僻贫瘠的“半空心村”,有合肥的“西伯利亚 ”之称。六年前,因为一批艺术家的入住而成为安徽省首个 “文化创意村”。图为崔岗艺术村一景。
长沙晚报记者 黄清辉
由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主办,合肥报业传媒集团合肥晚报、合肥报业传媒有限公司策划承办的“全国晚报看合肥”活动近日举行。在满满两天的行程中,本报记者随全国50余家媒体的社长、总编辑一起,踏足合肥高新区、走进科学岛、漫步三十岗……用手中之笔,捕捉不一样的合肥。
登上科学岛,探访“人造太阳”
合肥西郊蜀山湖畔的董铺岛,风景秀丽。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就在该岛。对于大多数合肥人来说,科学岛是神秘的。三面环水,让它与城市之间保留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岛上一个高11米、直径4米、重达400吨的庞然大物赫然矗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EAST)。“它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它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专家向记者介绍,由于核聚变的反应原理跟太阳类似,所以也叫“人造太阳”。就在不久前,“人造太阳”实现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首次达到1亿摄氏度等多项重大突破,轰动世界。
在科学岛上,另一个国之重器是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该装置由多台世界排名前列的强磁体组成,场强可以达到40T级。目前世界上场强最高的是美国的同类装置,合肥强磁场装置是世界上第二台达到这一级别的装置。据介绍,强磁场是科学家的研究利器,在强磁场极端环境下,物质内部会展开一个个奇妙的未知故事,科学家就可以探寻大自然隐藏至深的秘密故事了。
科学岛上两个大科学装置何以能引领世界?强磁场科学中心试验墙上的科技工作人员名单表给出了答案。记者注意到,这张名单表上,不是博士就是博士生导师,“哈佛八剑客”的名字也逐一可见,海外学子因为对科学的执着、对祖国的热爱,陆续来到科学岛筑梦。
走马高新区,体验智能语音
量子计算、机器人“佳佳”、“讯飞翻译机”、“智能鼠标”……这些时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科技产品,如今真实地出现在眼前,让记者实实在在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在科大讯飞的展厅,工作人员带领记者体验了语音识别手机APP、智能语音合成系统、科大讯飞语音输入法、语音翻译系统等一系列智能产品。
据介绍,科大讯飞语音输入法不仅可以识别汉语普通话,还能识别湖南、广东、浙江等地方言。记者用长沙话说了一句“科技改变生活”,系统立即识别出来,并将汉字转写到手机屏幕上,一字不差。
而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翻译系统除翻译方言外,还可进行中文与51种语言的实时互译,无愧为“翻译神器”。记者拿着话筒说出一句话,翻译系统实时翻译为英文。“以后出国可以大胆说中文了”,现场有人高兴地说。
离科大讯飞不远之处是“中国声谷”所在地,这里聚集着众多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企业,目前在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超过400个,能听话会打字的鼠标、自带纠错评分的智能钢琴、让学生“身临其境”学英语的VR眼镜……一款款智能产品让记者目不暇接。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今天天气有点冷,大家记得穿暖和一点。”在智能鼠标“咪鼠”展台,工作人员对着鼠标说了上面这一句话,在电脑屏幕上立即出现文字,而且还能即时进行中文和英文、日文等外国语的转换。
漫游三十岗,感受文化创意
艺术家工作室、书店、咖啡馆、画廊……步入崔岗艺术村,各种文化创意元素镶嵌其中,使原本寂寥的村庄熠熠生辉。
崔岗艺术村位于合肥市庐阳区的三十岗乡,南濒碧波荡漾的董铺水库。据说,这里曾经是一个偏僻贫瘠的“半空心村”。六年前,因为一批艺术家的入住而成为安徽省首个 “文化创意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六年前的1.05万元提升到3万多元。
沿着乡村公路进入崔岗艺术村,一幕幕文化创意元素将一排排闲置农房装扮得生机勃发,占地2800平方米的崔岗艺术综合体拔地而起,清水混凝土和清水红砖结合的乡村“谷仓”LOFT风格,让旧时的青砖老墙与艺术馆的玻璃幕墙相交错,搭配着老木料的柱子与排架,给人格外通透和别致的韵味。
继崔岗艺术村后,尝到甜头的三十岗乡,去年又在离崔岗艺术村几百米远的地方,建起了王大郢音乐小镇。这个地中海“圣托里尼式”的建筑群,以音乐为主题,集多种艺术创意业态于一体,和崔岗艺术村相呼应,成为合肥市新的文化地标。
不仅如此,目前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也落户三十岗乡。这个经过艺术修饰的皖中贫瘠村庄,又插上了“科学之翼”,正在唤回生机。
乡村要想走远,绝不能大拆大建,要激活其发展的内生动力。三十岗乡给“留住乡愁、创新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