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近期中国多项经济数据向好,经济V形反转,在全球率先走上复苏的轨道,高质量增长的引擎将进一步开启。
走出坚定复苏路
穆迪在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同时,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将增长7%左右。中国也成为穆迪上调2020年增长预期的唯一经济体。
惠誉将中国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由原来的1.2%上调至2.7%;世界银行在7月底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中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速会放缓至1.6%,但相比于世界其他大国的“负增长”,这个成绩已经十分亮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1.0%,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国际机构纷纷看好中国经济复苏前景,与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息息相关。根据海关总署9月7日发布的数据,8月份中国外贸进出口2.88万亿元,增长6%。其中,出口1.65万亿元,增长11.6%;进口1.23万亿元,下降0.5%。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尽管面临被美国征收高关税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带来的影响,中国出口仍进一步增加。日前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显示,8月份三大采购经理指数均连续6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表明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经济景气持续恢复向好,也反映出中国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仍具韧性。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陶金也持有相同观点。他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中国二季度经济同比增3.2%,预期增2.9%。经济在二季度逐月复苏的态势已渐成。“超预期的背后是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先出’,复苏领先全球。如果延续当前疫情和经贸形势,中国很可能成为2020年全球经济唯一正增长的主要国家。”
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增加信心。9月4日-9日,中国举办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陶金认为,这充分展现了中国政府推进经济复苏的姿态。中国内部工业部门的需求恢复情况非常乐观,而未来消费大概率还能逐渐取代工业部门,成为持续复苏的主要支撑力量。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在刘英看来,疫情对中国经济确有影响,但终归只是影响经济的短期外部变量,而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由内生动力、强大的消费潜力、完整的产业结构以及深化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改革红利等长期内部因素所驱动。尽管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短期冲击,但中国经济韧性大、空间足、基础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因发生一场疫情而改变。
辩证地看,危机中也包含转机和契机。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的先发优势正在助力中国积极拥抱新一代技术革命,叠加资本市场的深度改革,中国有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富有科创能力的头雁型高新技术企业。
程实说,展望未来,在“双循环”格局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数字时代的到来,全链式升级机遇将更多地涌现,一旦“科创头雁”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将带动整个国内链条从旧产品跃迁至新产品,将进一步拓宽中国经济产业升级之路。
刘英表示,应更加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在确保完成今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任务的基础上打造中国经济新产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