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研究院研究了凯迪生态的2017年三季报财务数据

2018-05-21 17:41:59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如果不是这次重组,投资者或许很难想象,昔日被誉为生物质能第一股的凯迪生态(4.990,0.00,0.00%),居然会陷入今天的地步:先是从早先的预告的年报盈利数亿,突然变成预亏损十多亿,随后干脆因审计问题连财报都发不出来了,并引来证监会的立案调查,接下来更让人震惊的是,在事先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凯迪生态居然还发生了巨额的信用违约,令公开市场的投资者和凯迪生态的一众中介机构目瞪口呆。

财报研究院研究了凯迪生态的2017年三季报财务数据后发现,如果凯迪生态的财务数据完全真实的话,那么该公司应该还不至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陷入资金链完全断裂的困局。但事实证明,凯迪生态不仅发生了巨额的信用违约,而且穷得连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

种种迹象表明,在一系列的乱局背后,凯迪生态极可能涉嫌严重的财务造假,不仅如此,公司管理层可能仍对公开市场的投资者隐瞒了大量的关键信息,而这或许正是凯迪生态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及重组方相继撤出的主要原因。

三季报数据或存严重水份

三季报数据或存严重水份

从现在公开信息来判断,可以肯定的是,凯迪生态的资金链已经完全断裂:一方面,凯迪生态于5月7日宣布,公司此前发行的中期票据“11凯迪MTN1”实质性违约无法如期兑付,规模约7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在5月14日的投资者说明会上,凯迪生态被曝已经连续数月无法正常支付职工工资,公司董事长李林芝对此表示默认。同时,据多家媒体报道,凯迪生态的这次中票违约很可能还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公司极可能陷入更大规模的连环信用违约中,因为2018年,凯迪生态还有多笔债务融资工具到期,合计规模高达32.37亿元。

不过,财报研究院却发现,从凯迪生态此前发布的2017年三季度财务数据来看,该公司虽然资金链较为紧张,但应该还不至于陷入严重的信用违约境地。

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凯迪生态的流动资产规模达到了127.29亿元,而其流动负债总额为103.49亿元。也就是说,凯迪生态的流动资产规模明显要大于流动负债规模,且其流动资产中,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就高达23.32亿元,似乎表明凯迪生态短期内并不存在非常严重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在财报研究院看来,如果凯迪生态能够合理调配生产资源并加强财务管理收紧资金链,对供应商采取压账政策,同时暂停进一步重大项目投资支出(如电站新建项目),优先安排资金偿还可能会产生重大信用违约的到期信用债和银行借款,该公司应该还不至于会发生如此严重的信用违约危机,最多只会遭到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欠款官司。而凯迪生态之所以发生如此重大信用违约和资金链全线断裂,很可能与其三季报财务数据是否真实有关。

电厂停摆真因为没钱缺料吗?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凯迪生态三季报财务数据不真实的推断,从目前一些媒体的公开报道中也疑似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凯迪生态董秘办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表示:公司账上看似有20多亿的现金,但多数是因ABS融资条款而被锁死的不能正常使用的资金,因此公司账上实际上是没钱的。

但财报研究院发现,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凯迪生态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货币资金余额为29.35亿元,其现金流量表上显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3.32亿元。据此计算,理论上凯迪生态实际被锁死的不能使用的资金应该是上述两项数据的差额,即只有6.03亿元,并非上述董秘办相关负责人所说的“实际没钱”。

(图为凯迪生态董事长李林芝)

(图为凯迪生态董事长李林芝)

而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凯迪生态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的存货高达40.06亿元,从公开资料来判断,这些存货应该主要是与公司旗下电厂发电相关的用料(生物质燃料和媒等)。由于这一存货规模比凯迪生态2017年前9个月36.80亿元的总营收还要高出不少,因此如果这一数据是真实的话,凯迪生态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证其电厂正常运转是不成的问题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即便是凯迪生态的资金链断了,其巨量的发力原材料储备也能足够保持公司电厂的正常发电运转。但从媒体公开报道来看,资金链断裂后,今年以来,凯迪生态大部分电厂已经处于停摆状态,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其40.06亿存货的真实性。

重组方被吓跑疑因财务黑洞

根据凯迪生态此前披露的信息,此次停牌的原因,主要是涉及控制权转让和重大资产重组,交易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将公司非生物质发电业务和资产全部剥离,未来的凯迪生态将聚焦生物质发电主业;二是在完成上述资产剥离之后,阳光凯迪将向重组方出售凯迪生态股票转移控制权。

分析人士认为,在这次重组启动前,阳光凯迪和凯迪生态的管理层很可能早就已经对上市公司的资金链断裂风险有充分认识,只是他们没有对外如实披露。因此,剥离生物质发电业务以外的其它资产,其实也可能是凯迪生态管理层筹措资金避免资金链彻底断裂的无奈之举。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严格意义上来说,凯迪生态的这次重组算是吹了。从5月15日的公告不难看出,凯迪生态疑接洽的多个重组方目前已经悉数撤出,尽管凯迪生态并未详细披露原因,但业界分析人士认为,重组方之所以接连退出,很可能与凯迪生态的财务黑洞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3月30日,在事先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凯迪生态宣布2017年年报预亏13亿元至16亿元,主要原因是资产减值损失,这一巨额亏损与此前该公司预告的盈利数亿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紧接着,凯迪生态又宣布公司2017年年报延期至4月27日披露,但在这一承诺到期后,凯迪生态至今尚未披露2017年年报;同时,在此期间,5月7日,凯迪生态又再次在事先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闪击”公开市场的投资者和各种中介机构,扔出了一颗重大信用违约的重磅炸弹,而此时的凯迪生态保荐机构中德证券,似乎对凯迪生态管理层违规挪用15亿元的巨额募集资金的事实毫不知情,同时,凯迪债的评级机构也对这起信用违约表示一脸懵逼!

按照凯迪生态的解释,年报未披露是因为重组耽误的,因为重组期间各项资产评估工作量巨大,影响了年报编制和审计工作,导致无法如期披露年报。但依财报研究院的经验,这很可能只是个借口,资产评估与年报审计中间其实有大量的工作是重叠的,并不额外增加太多工作量。凯迪生态的年报之所以未能披露,极可能与其财务数据因种种现在还不得而知的原因过不了审计关有关。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