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去金融” 金融机构“重科技”
金融服务能力有望聚变式提升
第二看台
吴 雨
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互联网巨头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角力点也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机构纷纷“去金融化”,专注于科技赋能金融;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对外输出技术。业内人士认为,金融科技在双方微妙的竞合关系中,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金融服务能力或可得到“聚变式”提升。
近来,不少人都关注到了两件事:一个是京东金融将官方微博、官方头条号等更名为“京东数科”,另一个是浦发银行发起成立“科技合作共同体”。“科技”成为下一阶段引领这两大机构战略发展的主题词,也折射出当下互联网机构和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
互联网金融新趋势
4月博鳌亚洲论坛上,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就提出“不做金融”,并表示未来包括京东白条、京保贝、京小贷等金融业务或向金融机构转移。而此次更名“京东数科”更被业内视为京东金融数字科技战略的充分释放,可谓其近期“去金融化”的最大举动。
这反映了当下互联网金融的新趋势。在严监管、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互联网机构再扩大金融布局将面临更大压力,越来越多的互金机构从类金融机构向科技公司转型。百度金融负责人朱光曾明确表态,百度金融不会谋求全金融牌照和控股权,只会获得必要的未来“试验田”以验证金融科技能力。蚂蚁金服则已经在租赁、出行、缴费、政务、医疗等城市服务领域推进着新的科技输出战略。
与此同时,不少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目前,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等均相继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不仅开发金融技术服务自身业务,还对外输出技术能力。
共同成长才有未来
随着金融科技日渐成为市场焦点,成立20多年的IT服务厂商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也已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公司高级副总裁况文川表示:“2018年是金融科技的变革之年,互联网巨头高调进入,银行开始攻城略地,科技公司也得突围转型了。因为,金融科技行业永远是新的颠覆老的。不过,科技只有在开放合作中才能加速发展,金融机构和互联网机构不可能在封闭中自我发展,势必得打破封闭僵局。”
近期,浦发银行副行长潘卫东介绍,银行与科技公司之间大多是项目交付、设备采购的合同关系,成立“科技合作共同体”后,合作伙伴不再是短期合作,而是着眼长期发展,深度对接业务场景和技术研发。“通过新模式,银行可快速应用创新技术,科技公司在银行真实业务场景下可完善技术应用,同时我们还将研究机构、上下游供应商和消费者聚合起来,共享科技、共享成果、共享收益,实现共同成长。”
此次成为“共同体”一员的微软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原欣表示,作为老牌的IT公司,微软见证着包括浦发银行在内的不少中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感叹于中国银行业近20年对于科技创新的不懈追逐。也正因为此,微软更坚定地认为,今后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科技研发投入。
“科技是商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力。”潘卫东表示,“现在商业银行面临很多压力和挑战,一些金融服务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科技思维、科技手段。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和金融服务能力将得到‘聚变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