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今迎九周年:创新经济主场加快形成 资本市场改革创新试验田谋新篇

2018-10-30 08:24:54 来源:上海证券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 截至10月28日,创业板上市公司家数达734家,总市值近4万亿,占A股总市值的9%。

○ 九年来,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连续九年稳定增长, 由2009年的3.05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5.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并涌现出一批对产业优化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的企业。

○ 九年间,创业板进行了包括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在内的一系列贴近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特征的制度创新,成为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 创业板在支持新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当前中小创新企业融资困难的背景下,深化创业板改革“箭在弦上”。

2018年10月30日,创业板迎来开板九周年日。

九年风雨兼程,从开板日首批28家公司敲钟上市,到迄今汇集了总市值近4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9%的734家公司,在经济加速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定位于促进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创业板市场快速发展,持续发挥资本市场核心和纽带的作用,不断推动创新经济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发展,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并成为中国创新创业的重要窗口。

伴随着众多创业板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九年来,创业板进行的一系列贴近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特征的制度创新,及其所发挥的资本市场改革创新“试验田”的作用,也为创业板下一步的深化改革培育了肥沃的土壤。

回首九年历程,创业板践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培育新兴产业的使命不遗余力。展望未来,创业板完善相关制度安排、增强包容性等制度创新值得期待。

市场化创新引擎融通资本活水

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平台,截至2018年10月末,73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累计IPO融资3820亿元,平均每家5.2亿元,股权再融资累计达2753亿元。由于创业板不允许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募集资金可以有效进入实体经济,支持产业发展。最新数据显示,创业板公司募集资金累计已使用比例约73%。

在解决创新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方面,创业板亦在改善双创企业资本结构、降低财务成本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2017年以前在创业板上市的710家公司为例,其上市前一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为37.4%,上市当年平均仅20%,降幅明显。2018年6月末,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为41.28%,远低于全市场平均水平。

一项权威问卷调查显示,创业板公司上市前,由于信用评级低,很多属于轻资产公司,难以满足银行的抵押担保条件,很难取得银行贷款,即使取得也要经过复杂漫长的审批程序和相对较高的成本,而公司在登陆创业板后,很多银行主动为公司提供信用贷款,不仅提高授信额度还大幅简化流程,降低贷款成本。比如乐普医疗上市后合作银行从2至3家拓展到超过15家,且多家银行将其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据统计,创业板企业上市后一年获得银行贷款同比增加42%。

创业板也为PE/VC提供了重要的退出渠道,加快实现风险资本增值并推动新一轮的投资循环。九年来,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451家得到了PE/VC的支持,占比六成,累计投资达336亿元。

“创业板的各类股东在减持股份以后,通常会再次投入创新创业。创投会将投资收益重新投入创新创业,培育新的创新企业,资本实现良性流动,部分高管、员工利用退出资金进行创业。”有创投人士分析。

业绩稳步增长 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创业板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连续九年稳定增长, 由2009年的3.05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5.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从净利润情况来看,平均净利润由2009年的0.58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

在此过程中,创业板涌现出一批对产业优化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的企业。2009年创业板没有一家公司年收入超过30亿元或净利润超过5亿元,但到了2017年,营业总收入超过30亿元的创业板公司已达65家,净利润超过5亿元的公司38家,更有10家公司营业总收入超过百亿元,12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0亿元。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创业板净利润前30名公司分别贡献了板块总利润的42.5%和33.7%,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龙头和支柱作用。其中,网宿科技、汇川技术、智飞生物、利亚德、东方财富等公司已经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创新力的企业,创业板在支持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可见一斑。

产业整合升级折射新经济方向

在内生发展的同时,创业板公司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

深耕主业、布局健康全产业链的红日药业,以横向并购为重要发展路径的力源信息,产业整合与转型升级并重的立思辰,双主业并驾齐驱的捷成股份,彻底转型新经济焕发活力的明家科技以及跨境并购获得先进技术及资源的信维通信……均是通过重组整合实现健康良性发展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代表。

整体来看,与前两年相比,创业板公司并购趋于理性,盲目重组追逐热点、跨界炒作的情况显著减少。截至2018年9月末,创业板已实施完成372单重组,交易金额合计3310亿元,七成以上属于产业整合。其中,315单涉及发行股份支付对价,占比85%,股份支付对价合计2317亿元,占交易总对价的七成。股份支付方式节约了宝贵的现金资源,上市公司得以收购仅依靠现金无法获得的标的资产,提升了发展速度和空间。从业绩承诺整体实现情况看,约七成重组标的完成了业绩承诺,未完成业绩承诺的重组标的中,业绩完成率在80%以上的占比七成。此外,众多创业板公司通过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的方式投资于创业创新、孵化中小微企业。

截至2018年9月末,创业板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共540家,占板块总数的4%,信息技术、医疗健康、互联网文化传媒等产业已成为创业板发展的引领行业。在信息技术领域,创业板有204家上市公司,占板块28%,占A股整体的60%。此外,79家医疗健康行业公司占A股整体的29%,覆盖医药制造、基因检测、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等领域;创业板互联网文化传媒公司有48家公司,占A股整体的43%,在线教育、医疗及旅游、在线阅读、互联网营销、娱乐、互联网应用服务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在新能源领域,创业板有28家公司从事锂电池相关业务,占A股整体的36%。

在示范效应下,越来越多新经济产业公司选择在创业板上市。近两年A股新上市的57家医药生物公司中,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有24家,占比超四成。

从另一维度看,在734家创业板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670家,占比达91%,261家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85家拥有国家863计划项目,65家为国家创新试点企业。九年来,创业板公司累计研发支出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5%。2017年,有28家公司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甚至超过20%。

以人为本 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

人才是创新链条的根基,是整个创新环节中最具活力的因子,能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各项资源,是实现创业创新的根本保证。九年来,创业板有效促进科技、人才、产业、资本融合对接,为人才提供了广泛的施展空间。

据统计,创业板有133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曾就职于高校或科研院所,37家公司具有高校、科研院所股东背景,14家公司由科研院所专制而成,包括万达信息、安科生物、建科院等。

“一大批在各自领域的技术领军人才,在创业板成功创业,这是对高层次人才、技术团队走出高校、科研院所投身创业大潮,进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最强效、最具带动效应的激励。”有市场人士分析道。

另一统计数据显示,在民营企业占比达88%的创业板中,共有在职员工138万人,其中博士及博士后4000余人,硕士5.3万余人,本科近44万人。

与此同时,创业板公司规模普遍偏小,且多处于成长发展期,现金流有限,股权激励成为上市公司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

截至2018年9月末,创业板约六成上市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覆盖超过5万名核心人员,其中核心技术人员等非高管人员占比96.9%。此外,192家公司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将公司发展与核心骨干员工利益绑定,与员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保障公司良好发展。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2018年8月,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创业板上市公司88%为民营企业,通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税收和就业机会。以2017年度为例,创业板上市公司支付各项税费共计626亿元,税收贡献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就业岗位138万个,同比增加14%;支付职工薪酬1,491亿元,同比增长27%,人均约11万元。138万职工中,本科以上占到50万名,就业质量相对较高。

创业板上市公司不仅表现出较高的成长性,还具有强烈的分红意愿,积极回馈投资者,各公司自上市以来至2017年末累计分红总额达1100亿元,上市后各年持续无间断分红的公司高达202家。2017年,创业板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为613家,占板块公司总数的86%。自开板以来实施现金分红的家数维持在85%以上,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强劲的现金分红能力,也折射出近年来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经济环境下,新经济企业业绩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在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创业板也发挥了不小作用。

据了解,创业板分布于29个省市,其中59家公司地处西部地区,85家公司地处中部地区,有效缓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创业板地处县、镇、乡级区域的公司有122家,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同时有力促进城乡区域结构矛盾的解决。值得一提的是,创业板的所引导的科技创新和新经济示范效应对广东特别是深圳的经济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良性影响,使得广东民营经济显现出高科技企业较多的特征。深圳有87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广东其他地区有172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合计占到创业板公司的35%。

先行先试制度探索凸显创新基因

创业板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与其相契合的制度安排。九年间,创业板进行了一系列贴近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特征的制度创新,成为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比如,创业板自启动之初,就施行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这是境内资本市场首次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上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制度安排。在市场各方的严格执行和努力下,该机制安排取得良好成效。“将适当的产品提供给适当的投资者”等理念得到深入普及。九年来,创业板投资者结构显著优化,投资者投资经验相对丰富,为市场平稳运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九年间,创业板另一先行先试的制度探索是,于2012年进一步优化退市制度,通过加大退市风险,强化板块风险控制机制。

其对主板原有退市制度的重要改革体现在:一是增加“交易量”、“交易价格”等市场化退市指标以及“公开谴责”的退市标准,丰富优化了退市情形;二是改进退市风险警示,并缩短暂停上市、终止上市时间,进一步落实“快速退市”理念;三是严格恢复上市的标准等。

创业板在退市制度上的不断完善与创新,直接推动了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市场化退市指标、快速退市、严格恢复上市标准等规定在主板退市制度改革中被借鉴或采纳。可以说,创业板对健全完善我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起到了关键的引领作用。

在创新再融资制度方面,2014年5月,创业板再融资制度正式落地,进行了诸多大胆的改革尝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推出了“小额快速”定向增发机制,适应创业板公司“小步、快跑”的融资特征,推出后得到了公司的积极响应。

此外,创业板再融资制度中包括设置差异化的定价方式和锁定要求、允许“不保荐不承销”等改革措施,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自主空间,促进市场作用的发挥。

但随着证券市场发展变化,“小额快速”机制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实施情况不理想,目前仅5单获核准,实际审核周期偏长;二是部分融资条件设置不尽合理,如资产负债率不低于45%的要求使得八成创业板公司无法公开发行,限制5名发行对象加大了发行难度。”一位投行人士坦言。

此外,作为支持自主创新企业的重要平台,创业板于2013年初首推影视、医药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并陆续发布光伏、节能环保、互联网游戏、视频、电子商务、营销、LED产业链和医疗器械等共计10份新兴行业指引,行业指引规则体系逐渐形成。

再回首市场聚焦改革攻坚

据深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九年来在创业板运行过程中,深交所始终将维护市场稳健运行和风险防控放在突出位置。

一方面,深交所逐步强化对信息披露、并购重组、股价异动等日常监管,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促进市场主体规范运作;另一方面,强化风险排查机制,推出“企业画像”智能监管系统,加强风险分析研判,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2018年以来,深交所针对经济形势变化,对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债务风险、经营风险等进行多轮全面风险排查,督促公司采取化解风险措施并做好风险揭示。

数据显示,2018年6月末,创业板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为41.28%,安全边际较高,债务风险整体可控。截至2018年9月末,创业板处于平仓状态的质押股票市值占板块市值的比例为2.03%。

“总体而言,创业板质押股票可能被强制平仓的金额较小,对整个市场影响不大。深交所将持续重点关注个别公司高比例质押及风险传导、高额商誉及减值风险等。”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过,创业板虽然在支持新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应当看到,其发行上市等基础性制度九年来没有大的变化,总体发行步伐比较缓慢,难以包容日新月异的新经济发展需求和创新企业直接融资需求。在境外交易所竞相推出制度改革,吸引内地新经济公司的情况下,加快创业板改革、实现新经济上市的常态化迫在眉睫。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支持尚未盈利的创新型企业上市,允许科技企业实行“同股不同权”治理结构。

有市场人士呼吁,创业板作为服务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有着独立的规则、运行体系,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实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防范改革风险、实现风险隔离。在当前支持创新经济、民营企业发展的背景下,深化创业板改革很有必要,有关部门需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健全完善适合创新性、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增强创业板包容性,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支持力度。

在创业板开板九周年之际,深交所相关负责人也回应称,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创业板将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创新企业发展的宗旨,深化改革,加强监管,防控风险,提升服务,助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负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