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好最后一班岗
过去的老照片里有他难忘的记忆
在郑州最宽的金水路也只有双向两车道的那个年代,交警焦卫东就已经站在交通岗,熟练使用当时所特有的带绳指挥棒指挥交通了。不过那时候郑州还没什么汽车可指挥,焦卫东指挥的对象基本是行人和自行车。从青春到白头,从“焦哥”到“老焦”,他在一线交警岗位一干就是41年,而勤恳工作的他其实是郑州交警的一个缩影。
1976年
河医那儿还不是个转盘
他既是交警还是“城管”
1976年的郑州还没有交警支队,当时郑州市公安局交通处招人,19岁、中专毕业的焦卫东被一眼看中。
“那时都是戴个通到肩部的大长白袖头、骑着自行车去出警的,那个年代出警靠走,纠章基本靠喊。”今天的郑州,交通四通八达,然而40多年前,郑州的道路大多窄短,设置交通岗亭的路口不超过十个。老焦回忆说,他最初站的交通岗是如今的河医转盘位置,而当时那里没有转盘,只有5个方向的大路口。“那时候最宽的金水路也就双向两车道,交警疏导交通全靠手里的指挥棒。河医路口5个方向,只要稍有差错就会拥堵。当时,熟练使用带绳的指挥棒,是每个交警必须掌握的技术活儿。”
“改革开放之初的郑州,交警指挥的不是汽车,而是单车和行人。天天清理乱摆卖,还负责保管自行车。当时,我们可以说既是交警还是‘城管’,还需要经常配合办事处来清理占道。”老焦回忆说。
1987年,郑州交警支队成立,焦卫东执勤的二七路、太康路、人民路变成了繁华商业街区。他每天要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7点,守候在街区每一条街道路口,指挥交通,查纠交通违章行为。
1994年
上下班的工人“潮来潮往”
他见证了工厂兴衰
1994年,因郑州修建“四桥一路”,焦卫东主动请缨,到南阳路和黄河路交叉口的郑纺机岗执勤。
当时的南阳路不仅坐落着郑纺机,曾经名噪一时的肉联厂、拖拉机厂、啤酒厂等多个大型厂区也都在此“扎堆”,这里可是名副其实的郑州工业一条街。“每到上下班高峰时,身着郑纺机蓝色工装的工人就如潮水般涌来又涌去。”老焦说。
在郑纺机岗,老焦坚守了近20年。这段时间,他见证了郑州交警的快速发展,也目睹了附近的工厂由盛转衰。
在郑州街头站了37个年头后,考虑到老焦身体的原因,2013年,交警一大队的领导将老焦调到违法处理和车驾管业务大厅当“导办员”。
10月22日是老焦最后一班岗。老焦笑着说,“终于光荣地退休啦”,可想到“以后只能看着别人穿这套制服”,他又忍不住抹起了眼泪。老焦称,“这么多年当警察,也没怎么好好陪家人,以后就为家人多做一点事情吧。可是,我的心永远在这里,因为这里有我最好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