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背锅 没人比杨元庆更有资格

2018-05-07 10:53:10 来源: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5月4日,恒生指数(29969.86,43.36,0.14%)正式发布公告称,联想集团(3.6,-0.12,-3.23%)将在6月4日踢出成分股行列,这是联想第二次被踢出恒生指数成分股。自2013年3月重回成份股以来,联想集团股价已经下跌了56%,如果从2015年的高点算,近3年来更是跌超70%。据计算,在过去十年之中被剔除出恒生指数的公司,在剔除之前股价跌幅的中值是48%。

这5年来联想在股市一路溃败,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业绩不佳。根据联想集团2017/18财年三季报,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业务收入占集团整体收入约72%。然而,根据调研机构IDC和Gartner的数据,2017年惠普击败联想夺得了全球PC市场霸主的位置。

在手机市场上,2017年,根据调研公司Counterpoint的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排名,联想手机销量4970万部,全球排名第8,市场份额仅为2%左右。在国内市场更是全面溃败,据GFK的数据,联想手机在国内市场销量仅为179万部,市场份额不足1%。

不过,除了本身中气不足外,还有一个可以算得上“躺枪”的因素,导致了联想股价最近这一波跳水。4月中旬,美国政府颁布了对中兴的禁售令,使其直接陷入了“休克”状态。紧接着,对美国打击中国科技企业的恐慌溢出到了整个行业,作为典型,联想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打击。4月底,彭博就报道了联想股价跌至9年低点的新闻,并预计其可能被从香港的基准股指中剔除。

论背锅,没人比杨元庆更有资格

联想走到今天,是谁之过?这个问题的答案,从2001年柳传志归隐山林后就没变过——杨元庆。从柳传志传位开始,外界对杨元庆的质疑就没有停过。而2008财年联想巨亏,“太上皇”重新出山后将其整顿得妥妥帖帖的尴尬局面,更是让外界对杨元庆掌舵能力的批判甚嚣尘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之后,当杨元庆回到董事局主席位置后,联想又在2015年亏损了4.7亿美元。联想集团的2次巨亏,都在杨元庆担任董事局主席的时候,这个就很难开脱了。微信公号“商业人物”2016年初发布的一篇题为《杨元庆是合格的联想CEO吗?》的文章,直接将这个问题摆到台面上,引发了热烈讨论。

腾讯科技曾在去年3月发表了题为《联想帝国的迟暮和曙光》,将联想过去几年犯下的错误一个个拉出来鞭挞了一番,其中有不少都和杨元庆息息相关。

首先毫无疑问是用人不当。2011 年 1 月,前联想移动业务负责人刘军牵头成立联想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集团(MIDH,2014 年 3 月调整为移动业务集团),事业部负责人陈文晖、产品研发负责人常程、销售负责人冯幸、曾国章等人都陆续加盟。2013 年,杨元庆钦点刘军负责手机和部分 PC 业务,刘军成为联想集团实际上的“二把手”。

让人吃惊的是,在负责联想最重要业务的这一群人中,竟然没有人能预判手机业务的未来。从2011年到2014 年三大运营商开始大幅降低补贴之前,刘军都没意识到,中国手机市场可能会从运营商市场转向开放市场,他也把所有的力量都使在了开拓运营商渠道上。

即使雷军于 2011 年 10 月发布了小米手机 1,其优秀的产品和开创式的互联网模式在业内造成了轰动。然而移动业务集团内部对此的判断是,小米即使呼声很大,也就几百万销量,肯定是联想的手下败将。

在频繁更换高管以拯救联想手机业务的过程中,杨元庆的另一个缺点——急功近利——尽显无遗。

2010 年 4 月 19 日,联想曾声势浩大地推出乐 Phone,直接叫板 iPhone。柳传志还请来好友马云为其站台。但乐 Phone 上市以后,销量表现糟糕,联想两年后就将该产品线砍掉。

2013年10月份,在闭门研讨会议上,移动部门高管达成了共识:要适当收缩几百万台的出货量,将更大力度放在加强品牌建设上。但是,会后 20 天,杨元庆下令,该季度不仅不减少出货量,反而要增加 300 万部。杨元庆当时拿了 2 亿元,对单台手机补贴几十元。最终这个质量一般的产品就像蝗虫一样遍布渠道,毁了手机品牌。

2015 年初,谈及联想投资成立独立运作的神奇工场时,杨元庆说,联想用了 30 年做到 150 亿美元的公司,希望神奇工场也多借鉴。但仅仅只过了一年半的时间,神奇工场就被联想收回,ZUK 品牌也不复存在。

“联想是一家没有长期策略的公司。”前联想高管向腾讯科技形容,“好比杨元庆在前面扣动扳机,对着很远的墙壁开了一枪,下面的人上前找到子弹孔,画个圈,说这就是我们的策略。但过了一两年,可能杨元庆发现上一次没瞄准,再次扣动扳机,又换了新的策略。”

杨元庆的锅,柳传志也要背一半

当然,虽然杨元庆是最应该背锅的那个人,但从本质上说,联想“急功近利”的特性,是根植在柳传志所带来的商人基因里的。而杨元庆之所以能上位,也是因为他最能听柳传志的话。

每次谈到联想如今的境况,不可避免地会谈到当年的“技工贸”和“贸工技”之争。现在常常有人为柳传志开脱,称在当时的环境下,技术路线走不通。但是,有华为作为参照物,这种观点毫无说服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92年,营收17亿元的联想和营收1亿元的华为,同时投入了100万元进行产品研发。不同的是,联想的这部分资金分散到了不同的产品上,而华为只有C&C08交换机产品一款。在通讯设备行业,当时的华为只是一个三线末流小厂,如果这次失败,公司清盘就是必然的结果,但是成功了,就是如今的行业巨头。本质上看,是柳传志为联想带来了只看短期收益的传统。

除了商人基因,柳传志的用人也有问题。按照《联想风云》所述,杨元庆和当时的郭为,是后来柳传志所选择的接班候选人,都是典型的好学生,好职业经理人,他们的特点是听话,守规矩,尊重领导,按照既定路线执行高效,但就是缺乏力排众议,拍板做战略大转型。最后,杨和郭之间的竞争,杨最后胜出,还是因为杨更听话一点。可以说,联想现在走的方向,30年前就已经定下了。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