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幼升小”阶段的抢跑,不过是接下来一系列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名,在教育焦虑裹挟下展开的“竞赛”的起点。
---------------------------------------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展开了专项治理。治理内容包括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通知指出,对办园教学行为不规范、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小学及社会培训机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问题频发、社会反映强烈的,要实行年检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教育部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进行治理,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依据教育理论,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本应是“游戏模式”,而不是“教学模式”,但近年来,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导致幼儿园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小学化”倾向。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还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这次,《通知》作出了许多可操作的明文规定,表达了教育部解决这一问题的决心。比如,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明确幼儿园不能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同时明确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等。这些具体的规定,显然比单纯的呼吁更有力度。
与此同时,《通知》还明确要求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明确招生组织小学内容的知识能力测试,或者以幼儿参加有关竞赛成绩及其证书作为招生依据。这些规定都直接指向了幼小衔接中的乱象,触及了问题的本质。
不过,仅仅对幼儿园进行治理,还不足以彻底解决问题。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在一些地方,幼儿园大班已经“空巢”了,很多家长让孩子提前离开幼儿园,送进了“幼小衔接班”,虽然很多幼儿园不教小学内容,但是,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幼小衔接班”却提前教授小学教育的内容。
实际上,校外培训机构以小学教育内容为主的“幼小衔接班”对家长以及小学教育形成了绑架,扰乱了教育秩序。因此,要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在禁止幼儿园进行超纲教学的同时,还必须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在“幼小衔接班”中暗度陈仓,这样才能真正缓解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
此外,一些民办学校在“幼升小”的过程中,也在用难度越来越大的“综合测评”“面谈”来选拔学生。这类行为变相鼓励了“幼儿园小学化”,因此也应受到规制。今年,南京民办小学招生举行集中面谈,一些民办小学录取率低于2.2%,虽然,“面谈”取代笔试已成为民办学校选拔学生的主要途径,但面对火爆的报名人数,招生方必然要加大“面试”难度,要想进入这些“牛校”,就必须提前接触高学段的知识。
实际上,家长的抢跑需求,不仅源于与对孩子进入小学之后跟不上的担忧,其中也不乏择校需求。我们不难看出,“幼升小”阶段的抢跑,不过是接下来一系列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名,在教育焦虑裹挟下展开的“竞赛”的起点。
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恐怕难以对“提前学”乱象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努力营造出一个让家长们可以从容为孩子选择教育路径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今教育部的《通知》只是这个系统工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