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处理602起拒收现金行为
盒马鲜生等558起已按要求整改 44起正在处理过程中
拒收人民币现金、炒作“无现金”概念的行为损害了国家货币的法定地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长远看还会危及金融安全。针对这一情况,央行自今年7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拒收人民币现金整治。整治焦点集中在政务和公共服务、水电煤缴费、新零售、交通类、餐饮业、景区等人口密集和涉外场所。
本报讯(记者 程婕)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些拒收人民币现金、炒作“无现金”概念的行为,这损害了国家货币的法定地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长远看还会危及金融安全。针对这一情况,央行自今年7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拒收人民币现金整治。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全国共处理拒收现金行为602起,经约谈、政策宣传和批评教育,558起已全部整改到位,44起正在处理过程中。整治焦点集中在政务和公共服务、水电煤缴费、新零售、交通类、餐饮业、景区等人口密集和涉外场所。
移动支付和银行卡越来越普及的现在,一些消费者在旅游景区、餐饮、零售等行业商户消费时被拒收人民币现金,公众反映强烈。对此现象,央行于今年7月中旬发出整治拒收现金公告。公告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以下统称现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依法应当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情形除外。在接受现金支付的前提下,鼓励采用安全合法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保障人民群众和消费者在支付方式上的选择权。
据了解,新零售行业是整治拒收现金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央行上海总部近期在接到针对盒马鲜生拒收人民币现金的投诉后,立即开展调查。经查证,在盒马鲜生消费必须使用其APP,现金无法使用。为保障消费者的自主支付选择权,保障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等偏好使用现金的人群的正常生活、消费需求,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第一时间要求盒马鲜生做出整改,盒马鲜生积极配合开展整改工作,在其门店开通现金支付通道。对于盒马鲜生内非自营商户,不具备直接收银条件的,可通过出具相关售货票据,消费者可凭票据至盒马鲜生现金收银柜台支付现金,取得回执凭证后再至盒马鲜生非自营商户取货。
北青报记者从央行营管部获悉,截至11月中旬,北京地区央行营管部已根据群众反映和主动发现、处理了30起不同类型的拒收现金行为,约谈了2家知名企业。北京地区的拒收现金行为中,有的是停车场、餐饮店等企业对员工管理不严,导致员工为了个人方便而拒收顾客的现金,或因为和顾客因其他事宜发生矛盾而故意拒收现金。有的是企业盲目跟风“无现金”的错误提法进行不当宣传,错误地认为不收现金就“高端”了。有的是公共服务类单位“换位思考”意识不够,没有考虑到群众的多种情况,收费窗口只能刷卡、刷手机,不能收取现金,给没有银行卡、手机支付的群众造成了不便。有的是企业以互联网新业态为名,明明店面内有人,完全具备收取条件,却不收取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