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小康目标内涵不断丰富,小康社会建设持续加强。经过不懈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党的十九大明确,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看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实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物质基础,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276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
看民主——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民主法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保障。人民群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优越性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宪法得到全面贯彻实施。
看教育——教育质量和国民素质大幅提高。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国各类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持续推进,国民素质明显提升。
看文化——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我国文化内容创作百花齐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看社会——民生安全网织密扎牢。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方晓丹表示,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居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快增长,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正阔步迈向全面小康。
看收入——全体居民收入翻番目标接近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按可比价看,2011—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年累计实际增长96.6%,全体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接近完成。
看消费——人均消费支出迈过2万元大关。新世纪以来,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首次迈过2万元大关。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跑好攻坚路上“最后一公里” 须加快补短板
宁吉喆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短板问题必须正确认识,若干领域还需要啃一些“硬骨头”,一些地方还有“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
一是剩余贫困人口攻坚任务艰巨。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尚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客观存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均位于中西部,贫困人口较为集中,是“短板中的短板”。2019年末,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测算,超过90%的农村贫困人口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仍落后于东部地区。
三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犹存。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任务艰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少数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土壤污染防治压力大。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期待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贫困地区水电路讯等状况较差。
四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还面临一些难题。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一些领域风险隐患有待进一步防控和化解。市场经济秩序仍需规范,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五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问题新考验。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也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工作带来新挑战。受疫情影响,一季度经济增速大幅下降,就业压力明显上升,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减少,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