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 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2020-10-06 22:46:56 来源: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回望“十三五”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随着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的发展方式逐步形成,中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影响力等跃上新台阶。

人民网财经推出“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系列报道,梳理“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展现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新奋斗。

2019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2.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19%;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估显示,我国创新指数位居世界第14位;整体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进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十三五”期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研发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主要指标稳步提升,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我国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的新高地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突破2万亿

10月1日,“天问一号”向祖国报平安,首次深空亮相“自拍”; “世界巨眼”SKA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为人类认识宇宙提供历史新机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力争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清洁能源;人类基因组计划探寻生命奥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的新高地。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22143.6亿元,比上年增加2465.7亿元,增长12.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2.2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高铁、5G移动通信、新能源等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进入了世界前列。

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突出“从0到1”的原始创新。通过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加强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涌现一批创新成果,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下线。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攻关,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5G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全面推进。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载体,169个高新区生产总值达12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5.1万家。

科技创新更加贴近生活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十三五”时期,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成效明显,数十万名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1.15万家企业。推进重大疾病防治科技攻关,新增18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入推进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支撑。

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十三五”时期,我国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一批基础性的科技制度建立起来,打通了科技、金融、产业和成果转化的通道。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不断完善,2019年全国技术交易额达到2.2万亿,超过2019年度全社会研发支出总额。

创新驱动带动产业升级作用明显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3.3件

当前,我国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加快科技创新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积极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一系列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政策,在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区域密集出台。2019年,每天新登记企业约2万家,新动能新产业成长壮大,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发力点。”同盾科技创始人、董事长蒋韬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新时代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将及时适应和把握市场环境变化,不断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金融、政务等领域广泛应用,依托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日前举行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猎豹移动旗下智能服务公司猎户星空投入近30名智能服务机器人为大会提供多场景服务。猎豹移动对外发言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为服贸会提供的智能会展服务,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多年的技术能力积累和集中释放。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组成,其高质量创新发展与各行业结构升级密切相关。“伴随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和解决实体经济获得金融服务的难题。”神州信息副总裁马洪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实现持续的迭代创新,神州信息依托科技创新持续推进产业协同金融发展,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谈到创新如何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动力方面时,旷视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印奇告诉记者,从AI企业角度,可以理解为用AI赋能工业制造、智能制造、物流等场景和领域。

“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着重发力新技术对产业的赋能,通过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释放动能与势能。同时,发力AI新基建,构建底层技术生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自主。”印奇表示。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不含港澳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6.2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3件,提前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有关报告及数据显示,中国在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提升至第14位,较2018年上升3位,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2019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专利申请5.9万件,跃居世界第一。

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初步形成

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

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去年7月份科创板开市以来,一大批参与创新创业的科研人员通过公司上市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也将吸引更多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近日,50位青年科学家荣获我国第二届“科学探索奖”,其中最年轻获奖者仅为30岁。50位青年科学家每人都将获得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奖金的使用,通过激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助力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科技发展应该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一方面要发展科技,另一方面是改革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叫改革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持续完善科技人才计划体系,高等院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进一步提升。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科教融合,加强科教协同育人,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强大人才储备。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61万人年,比2015年增长22.6%,占全球研发人员总量的比重超过30%,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初步形成。

回眸“十三五”,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不断增强,与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和促进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对实现发展动力转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望“十四五”,我国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六稳”“六保”中的重要作用,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确保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同时立足长远,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做好谋篇布局。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