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位新能源车 构建移动电网对动力电池包进行运营管理

2020-11-16 15:54:0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尽管“新四化”早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电动汽车发展之路仍然横亘着车辆残值、电池安全和充电便利这“三座大山”。为了越过这些“高山”,增程、插混、快充、换电等模式层出不穷,其中近期大热的换电模式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下一个“风口”。

根据测算,慢充模式下电动汽车一般需6至8小时才能充满电,耗费时间较长,没有私人充电桩的车主很难保证慢充频次;而频繁快充则不利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据业内人士介绍,换电模式的补能过程比加油还快,且无需停车位支持;通过车电价值分离,可以降低消费者购买门槛,并解决新能源车残值低的问题;通过电池的统一管理、集中慢充,能有效保证充电安全与电池寿命,还能帮助城市电网削峰填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徐海东曾表示,车电分离确实可以解决当前电动车充电时间长、电池衰减和回收利用等一系列问题。而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也认为,动力电池具备可移动、可分离和可控制三个特性,可以衍生出许多形态。车电分离后,企业可以构建移动电网对动力电池包进行运营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选择全新电池或梯次利用电池。

事实上,充电模式并非新创,此前以色列新能源汽车公司Better Place和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特斯拉均尝试过换电模式,但都以失败告终,Better Place甚至宣告破产清算。为何换电模式得以再度在中国“翻红”?究其原因,此前国外企业的失败是因为前期一次性投入大和技术标准不完善,而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成本下降明显,让换电模式的经济性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与此同时,动力电池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也使得换电模式的标准梗阻有望破解。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和鼓励,让新技术、新模式打开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工信部曾公开表示,充电与换电都是电动汽车的能源补充方式,各有其适用领域和细分市场。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上还处于初期阶段,技术路线、商业模式都在发展变化之中,鼓励相关企业开拓创新,开发充换电技术,探索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相关政策陆续出台,2020年以来,多家新能源汽车上下游公司及资本开始涌入这一市场,包括蔚来、北汽新能源、长安新能源、吉利汽车、奥动新能源、伯坦科技、宁德时代、硅谷天堂、北汽蓝谷、软银等已经纷纷布局卡位。其中吉利汽车宣布,计划到2025年将建设5000座换电站,覆盖全国乃至东南亚。

资本及产业链公司的加入,令换电模式或将迎来一次逆袭。而随着更多车企可能转向换电模式,一场市场话语权之争也即将展开。尽管多数车企还专注于各自品牌的换电服务,长安新能源已在首个换电站落成时宣布,通过与宁德时代的合作,该换电站将兼容广汽、上汽、一汽红旗等七大主机厂换电服务,这意味着其将有更多的翻台率和盈利能力。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动力机械及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朱绍鹏曾表示,换电站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着市场和产业终将回归商业本质,换电模式将逐步成为新能源汽车重要能源供给方式。未来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涌现更多换电模式创新,换电模式成为风口是必然,只是这个风口姗姗来迟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与充电桩一样,未来通过大数据运营,换电站还将成为能源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技术的快速进化让新能源汽车发展充满多种可能性,而这也正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大的魅点所在。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