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午,第四届“深圳企业家日”举办“民营经济·鹏城论坛”。深圳知名学者和优秀企业家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同台热议,总结深圳创新经验,提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共同推动深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率先探路、先行示范。
唐杰:深圳创新做对了“12条”
深圳市原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的演讲题目是《深圳为什么特别能创新》。他认为,深圳在快步从模仿者成长为创新者的过程中做对了“12条”。
这“12条”分别是:1.深圳善于从简单到复杂。2.深圳是小微企业创业的海洋。3.深圳企业创新不怕低水平、低技术,乐于并擅长登梯子,从低向高。4.深圳企业习惯于在成熟技术中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新产品。5.以自身实力决定合适的合作者。6.多样化创新企业空间集聚。7.健全发达的地方创新网络。8.平衡创新的短期、长期经济增长效应、技术导向与科学导向。9.创业企业互相溢出效应构成了聚集集群。10.创造丰富多元的创新俱乐部效应。11.创新是团体运动:单项冠军+团体冠军,产业链节点创新。12.创新倾向于多元分层。
唐杰分析了诸多“密码”——
说到“深圳是小微企业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创造性破坏的试验场”时,唐杰说,一座城市人均GDP的增长靠的是“破坏力”,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突破自己、在多大程度上突破产业既有技术。
说到“创新不怕水平低”时,唐杰说,很多著名企业家讲自己当年是怎么起家的,有的企业家是卖冰柜起家的,有的起家是卖模具的现在成了模具大王……深圳这座城市的企业家都有着艰苦打拼、从草根走来的过程。
说到“创新是个试错的过程”时,唐杰认为,深圳创新的一个重大特征是满足普通人的消费,满足大众消费,为大众提供新的消费。这也是深圳特别能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
说到“如何看待企业赚快钱”时,唐杰认为,所有企业创新都会面临短期和长期的问题,熬过最艰难的时候并不容易,年年烧钱烧不起,一定要有点快钱可赚。但是,天天赚快钱就一定没有未来。深圳企业的特点是,当赚快钱的风口过了,深圳的企业就会在长期技术上挖掘,长成“专精特新”企业。换句话说,深圳企业在风口过后长出了自己的翅膀飞起来了。
郑泉水:深圳有大量创业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的演讲题目是《深圳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他从“深圳的优势和机会在哪里”“高质量创新人才从何而来”“创新驱动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郑泉水认为,深圳的独特竞争力在于数量庞大、高效灵活、成本极低、快速迭代、嗅觉敏锐的高科技电子硬件“生态系统”。不过,“编辑”世界的硬件能力落后于处理信息的软件能力,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他举例说,深圳“20+8”产业中有8个与“结构超滑技术”密切相关,这一技术将实现硬件能力跃升,赋能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举个例子,数据存储的需求很大,由于成本和稳定性因素,机械硬盘仍然是数据中心的主力。机械硬盘的超精密结构,几乎达到了人类机械加工能力的极限,即便不考虑专利壁垒,我国也较难突破。但是如果用超滑技术,用超滑存储、超滑用磁头,不仅使得硬盘结构大幅简化,而且密度有潜力大幅提高,速度成量级提升。
“深圳有大量的创业者,这是我到深圳来的原因。创新者一个很大的特征是敢作敢为。”郑泉水在演讲中还分享了深圳零一学院如何吸引、发掘、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实践。
董宁:核心技术仍需加大投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深圳竹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宁在题为《数字技术与产业创新》的演讲中表示,过去大量投资用于社交媒体、游戏和生活消费类活动,而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安全的核心技术仍需加大投入,当下的科技创新需要更高效的合作、共享、协同与安全。
分析过去10年全球市值排名前10位公司的变迁,董宁认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主流,几乎所有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都运用了云计算技术。随着各领域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系统环境变得日益复杂。董宁认为,这需要解决“如何在跨域、跨平台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间建立安全、高效的连接?”“如何提高内外部人员或合作伙伴间的共享效率和用户体验?”“如何帮助企业快捷地实现用户身份数据的迁移与同步?”“如何确保访问数据权限遵从法规与安全?”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才能建立无缝、安全的数字技术共享能力,让跨组织、跨平台共享变得更便捷。(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彭琰记者 苑伟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