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行为侵蚀社会诚信

2018-07-31 08:22:32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冒充公检法、电商客服等诈骗钱财,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诈骗……近年来,虽遭多部门持续打击,但是电信诈骗仍然花样迭出、频繁出现,严重威胁着诚信社会的构建。

电信诈骗对社会诚信造成哪些危害?

电信诈骗的本质就是通过坑蒙欺诈,侵犯他人财产,它带来的直接伤害是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特别是受害人在人际交往、社会活动中可能带有恐惧、怀疑心理,不再轻易相信社会和他人,比如遇到一个摔倒的老太太,都不敢去帮扶,怕“碰瓷”。

 

众所周知,社会之所以称作社会,关键在于人际交往,诚信是其中的基本规则和社会公德,唯有践行诚信,整个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可以说,电信诈骗是对社会诚信、社会秩序的一种威胁。

为什么电信诈骗高发易发、屡打不绝?

过去,社会上也有一些江湖郎中、算命先生,主要是街头行骗。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诈骗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传播的速度更快、受骗的人群可能会更多。此其一。

其二,以往人们的活动范围主要是熟人社会,彼此知根知底,谁要是言而不信或坑蒙拐骗,很难在熟悉环境里继续生活、工作,这倒逼着每个人都慢慢养成一种自我约束,整个社会也有一种潜在的道德规范。如今随着广泛快速的社会流动,以感情维系为主要特征的传统人际关系逐渐式微,失信成本也大大降低。

其三,现代人际关系越来越依赖于规则体系的保障和维护,然而即便有了规则,一些人对此缺乏清晰、正确的认识,甚至不仅不认为违规是错误的,反而觉得违规能获利、沾到便宜。近年来一些电信诈骗的重灾区被媒体曝光,一些人就是受功利思想、拜金主义侵蚀,眼里只有“利益”二字,个别人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出现严重扭曲。

如何有效铲除电信诈骗的社会土壤?

一是严厉惩治,让不法分子不敢为、不敢从事电信诈骗。一是宣传教育,既要培育和提升广大群众的防骗意识、识骗能力,也要让不法分子认识到欺诈钱财是违法行为,贪得一时便宜,终究会受到惩罚。

为了彻底铲除诈骗的土壤、构建诚信社会,我们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规则体系,明确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在公共生活、人际交往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用规则的约束力来推动诚信价值观的弘扬。同时加强制度规则的执行力,依法严厉惩治电信诈骗等各类失信行为。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社会征信体系,让守信者走遍天下,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此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强化教育引导,加强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特别是通过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以及一些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示范带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每个人自觉遵守规则、践行诚信。诚信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从一点一滴做起。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