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洗稿产业蚕食原创精神
一些自媒体“洗稿”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网络生态,已经到了必须治理的地步,而相关部门对此整治的决心也是非常旗帜鲜明的。
千字10元至30元找网络写手,将“爆款”原创文章移花接木、改头换面上线,一些自媒体靠“洗稿”做成大号。“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相关部门对抄袭、剽窃的打击力度加大,一些自媒体采取更加隐形的侵权手段,通过将他人原创摘编整合“洗稿”,已形成地下产业链。(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
从一开始的“个别”偷鸡摸狗行为,恶化到现在公然明码标价找网络写手,紧接着形成了地下产业链模式,由来已久的自媒体通过“洗稿”方式抄袭剽窃、篡改删减原创作品的侵权行为,实在不该再容忍下去了。
早在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就透露,国内很多文化艺术作品创造力不够,90%的作品属于模仿和复制。而近年来,自媒体蔚然成风,发展势头迅猛,并逐渐成为网络上最流行的舆论渠道,争取到的用户群体越来越多,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也是与日俱增。至此,一旦稍有怠慢,让自媒体肆无忌惮导流获利,不惜抄袭剽窃、盗稿、篡改删减原创作品,显然只会导致原创者蒙受巨大损失,打击原创者积极性,蚕食原创精神,最终加剧原创文化产品不足。
“洗稿”成本低、产量大,还能带来更多广告和流量,导致越来越多自媒体选择“洗稿”而非原创,让人恨之入骨。但由于一些被洗过的稿子,核心创意、例子、重要语句一模一样,可因为两篇稿子里没有一段话是完完全全相同的,却导致了界定难、投诉难、维权难,让原创者感到莫大的无奈。要彻底铲除“洗稿”,可谓困难重重。
但是,这绝不是妥协的理由,更不是毫无办法。前不久,针对近年来饱受诟病的自媒体“洗稿”等侵权方式,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剑网2018”专项行动,旨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将整治自媒体通过“洗稿”方式抄袭剽窃、篡改删减原创作品的侵权行为,并规范搜索引擎、浏览器、应用商店、微博、微信等涉及的网络转载行为。可见,一些自媒体“洗稿”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网络生态,已经到了必须治理的地步,而相关部门对此整治的决心也是非常旗帜鲜明的。
进而言之,只要不断细化工作,比如司法部门、内容分发平台等多方同步发力,提高平台原创审核力度,通过机器算法和人工审核相结合来监管,用技术手段来为行业纠偏;比如尽快明确“洗稿”行为的界定办法与处罚手段,有效解决举证难问题;比如增强公众版权意识和自媒体人原创信心,激发越来越多读者主动加入举报监督队伍,就完全可以避免纵容一些自媒体“智力偷懒”,铲除“洗稿”产业的生存土壤,让原创精神再发新枝新芽,让原创作品常态回归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