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 要发展更要健康(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在过去的短短3年里,共享经济经历了从快速崛起到遍地开花,再到面临一些前进中的问题的过程。受大众追捧的共享经济如今面临“成长的烦恼”。
作为新生事物,共享经济的各类新业态层出不穷,催生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创新中暴露的风险问题,亟待社会的重视和纾解;新的经济形态倒逼监管创新,有效的协同治理方案有待探索和推广……
共享经济的未来如何?有关人士济济一堂,围绕促进共享经济健康发展深入协商。
《2017—2018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全景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到57220亿元,同比增长44.6%,预计2018年市场增速将放缓至31.2%。经历过一番爆发式增长,2018年,共享经济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烦恼。
共享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怎么看待?如何促进共享经济健康发展?11日,全国政协召开“促进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双周协商座谈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共享经济研究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有关部委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促进共享经济健康发展主题深入协商。
1
共享经济的发展潜力如何?
过去的2018年,对于共享经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从2016年的快速崛起,到2017年的遍地开花,再到2018年的烦恼不断,共享经济行业经历了较大起伏。伴随一波波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诸多领域相关企业的倒闭停业、合并收购,社会一部分人对共享经济提出质疑。那么共享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到底如何?
“下一步共享经济很可能成为重要的增长动能。”不久前,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带队调研了厦门、深圳、广州、北京等地的多种共享经济模式。他认为,共享经济“以前所未有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进行匹配交易,大幅度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能。
参加双周座谈会的国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师、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红就在调研中发现了这种巨大的潜能。“在通过产能共享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上,共享经济已开始催生出新的增长动能。”
“从发展趋势看,制造业将成为共享经济的主战场。”张新红说,产能共享融合了制造业大国和互联网大国两大优势,通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重构供需结构和产业组织、为中小微企业赋能,可以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为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他建议,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应对产能共享多看一眼,对已经成型且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创新平台“见苗浇水”,鼓励和引导各类风险基金更多支持产能共享平台发展。
“相对于共享经济中的增量,我更关注存量部分的资源盘活。”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江浩然认为,目前一些租赁模式的共享经济在资本炒作下增量过快,一味通过从增量中找增量的方式,出现了无序投入、资源浪费的情况。共享经济想要健康发展,还须“从存量中找增量,而不是从增量中找增量”。
在调研中,江浩然发现部分国有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大量闲置资源以及公共资源共享还存在瓶颈,无法得到充分利用,造成社会财富的很大浪费,与其制造大量的增量资源搞共享经济,何不在存量中找增量呢?“国家应该在鼓励共享破除瓶颈上出台政策措施,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江浩然呼吁。
2
如何处理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关系?
近年来,共享经济在受大众追捧的同时,也频频爆出种种风险问题,如消费者权益遭受侵害、用户信息被过度采集等等。如何处理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成为共享经济发展中不得不引起重视的问题。
在刘世锦看来,“共享经济作为新生事物一定会遭遇传统的挑战,自身发展中也会逐渐出现风险‘漏洞’。”比如共享交通就会冲击到原有的交通行业,影响到原有行业的群体利益,而信息和安全问题则是其中的漏洞。
此次参加会议的滴滴出行“掌门人”程维就是其中亲历者。在经历过前段时间的“顺风车风波”之后,他对共享出行的看法更加谨慎和成熟。他认为,共享交通为百姓出行和灵活就业作出的积极贡献不可否认。“对比国际做法,我国现行政策以及各地细则也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建议研究对网约车实施分类监管,适当降低准入标准。”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肖钢则举了一个共享经济与诚信社会建设之间关系的例子。“过去,很少有人愿意坐陌生人的车,住陌生人的家,也不愿意通过第三方找一些家政服务。”而共享经济却突破了这种“熟人社区”,重新构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信用,成为共享的保障。共享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会积累出越来越多的信用数据,共享经济和信用体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发展和促进关系。
而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在各共享经济平台上,用户信息也存在被过度采集的情况。“特别是个人日常行为数据,一旦发生泄露或被不正当利用,将会损害用户权益。”对于这种情况,肖钢认为,不能因为可能存在用户信息过度采集的现象就否定共享经济对诚信社会建设的贡献,关键是要明确共享平台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抓紧制定有关法律法规。
全国政协委员赖明勇认为,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监管的办法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必须把握“包容审慎”的主基调,不妨多点耐心,“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3
协同治理的步伐如何跟上?
一边受人追捧,一边问题频发,共享经济的光明前景毋庸置疑,但在如此快速发展之下,协同治理的步伐如何跟上?
不同于传统经济,共享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用传统的旧办法管理这种新模式,显然不合时宜。与会委员、专家普遍认为,治理创新,是共享经济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共享经济基于互联网产生,其治理也离不开互联网。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大数据集团总裁王茜认为,政府应下决心突破屏障,建立与跨地域经营、跨部门治理相适应的,由经营覆盖地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企业注册所在地主管部门、经营覆盖地相关部门三位一体、互联互通、分工协同的大数据监管平台和共管机制。
面对新的经济形态,监管模式自然也要创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认为,共享经济的组织方式模糊了领域和边界,源于工业社会自上而下的监管方式已无法适应信息社会,共享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充满变数,政府扮演裁判角色难免力不从心。因此,政府应当转向领队角色,“引领共治,实现人人参与、共建规则、人人遵守、人人共享的协同监管方式”。
除了政府,共享经济的协同治理还涉及平台企业、行业协会、供需双方等方面。赖明勇还建议,应“综合考虑时空跨度的需求,实施动态的监管”,包括出台行业服务标准和治理公约、完善社会监督、支持平台企业加强内部治理和安全保障,总结有效的协同治理案例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