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第一股”错失国内市场老大 涉嫌财务造假、实际控制人卷入“行贿门”

2019-06-21 14:44:35 来源:中国网财经

打印 放大 缩小

中国网财经6月21日讯(记者 陈琼)在争议质疑声中上市的“燕麦第一股”桂林西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麦食品”)日前正式挂牌深交所,截至6月20日收盘,西麦食品市值为46.46亿元。尽管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西麦食品自身存在的硬伤仍未得到解决,产品结构单一、食品安全危机频发等成为西麦食品发展道路上的地雷,在错失最佳发展时机,将国内麦片市场第一名宝座拱手让人之后,西麦食品已经失去逆袭的资本。

“燕麦第一股”错失国内市场老大

作为“燕麦第一股”,6月19日西麦食品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当日,西麦食品董事长回应大单品质疑,表示将大力投入休闲燕麦食品,抓住新的消费趋势。“除了国际品牌,牛奶、休闲食品也在跨界进入燕麦行业,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西麦食品谢庆奎称,将在巩固中老年产品的基础上,拓展年轻消费群体,进军休闲燕麦食品市场。

然而,在食品行业专家看来,西麦食品错失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在国际品牌的围攻以及自身体制制肘之下,“西麦要从品牌再到产品、体量等方面去逆袭的话,基本是没有机会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

2016年之前,西麦食品在国内燕麦市场一直位居第一,但随着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市场第一的地位已被桂格取代。值得一提的是,上市首日,在回答投资者市占率于2016年被桂格反超、公司有无重新夺回第一的计划与愿景的问题时,西麦食品并没有正面回应相关问题,仅仅表示,公司会踏踏实实的做好生产经营活动,尽全力为股东创造价值,回馈投资者。

“西麦一直是做麦片起家,原来一直当老大,活的很滋润,所以在整个产品的升级创新这一块有点温水煮青蛙,现在被桂格超过去之后才知道哦,要去多品类布局以及创新升级,要去拥抱新消费者”,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以西麦食品现在的这个体制机制还有团队,现在去做创新升级没那么容易了。

朱丹蓬指出,麦片的主流消费人群集中在一二线的城市市场,这一块是西麦的品牌短板,西麦的主要消费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西麦要从品牌再到产品、体量等方面去逆袭的话,基本是没有机会了。”

“单一产品依赖症”暗藏隐忧

作为一个新兴品类,燕麦食品消费近年来增长迅猛。第三方数据显示,2013 年,中国燕麦市场销售额为6.7 亿美元,2018 年已增长到10.8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左右。

西麦食品的发展也搭上了行业增长快车道。公开资料显示,西麦食品创建于2001年,该公司主营业务为燕麦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产品主要有“西麦”品牌燕麦,包括纯燕麦片、混合型燕麦片和烘焙燕麦片。西麦食品招股书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3亿元、7.19亿元、8.5亿元,净利润则为9447万元、1.01亿元、1.37亿元。不过,重营销、轻研发,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成为西麦食品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阻碍。

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燕麦系列产品贡献的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98.70%、98.46%和98.11%,贡献的毛利率分别占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的比例99.56%、99.38%和99.03%,燕麦产品基本涵盖了公司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

此外宣传推广费高企,研发不足营业收入0.5%也被视为西麦食品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隐忧。西麦食品在销售上非常舍得砸钱投入,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却非常吝啬。西麦食品在2015—2017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85.28万元、189.80万元和243.73万元,共618.81万,在收入中占比从未超过1%。

与研发投入的“吝啬”相比,西麦食品在销售费用的投入十分大手笔,销售费用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据招股书显示,2015至2017年,西麦食品宣传推广费分别为9013.93万元、9579.95万元和10147.80万元。

“单纯的重销售不能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产品如果不靠研发驱动,将会对企业带来重大经营隐忧”,一名食品行业业内人士指出。

履履陷入食品安全危机

对于食品企业而言,食品安全就是企业的生命线,西麦食品却屡次登上质量“黑榜”。据不完全统计,西麦食品曾经在2012年和2016年两次登上质量“黑榜”,而两次涉事的产品都是复合燕麦片,不合格项目均为霉菌超标。

2012年2月,广州市消委会发布2011年麦片产品质量比较试验结果汇总表不合格名单,显示桂林西麦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牛奶燕麦片(生产日期2011年9月7日,规格700克/包)的霉菌达80CFU/g,而标准值是小于或等于50CFU/g。

此外,2016年5月,北京市食药监局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4种食品不合格,并决定对不合格产品在流通领域采取停止销售措施。其中,河北西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西澳阳光核桃牛奶燕麦片霉菌超标,实测值高达95CFU/g。而河北西麦食品有限公司为西麦食品的全资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西澳阳光”为西麦食品旗下重要副品牌。西麦食品计划对其全面推广,此次上市的募投项目之一品牌建设及营销渠道升级项目,便预估投入655万元用于西澳阳光品牌建设。

在上市当天,西麦食品发布的《上市首日风险提示公告》提到,原材料采购过程中、产品生产过程、产品运输、仓储及销售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风险,“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燕麦粒、植脂末和白砂糖;主要包材包括包装大袋、 包装罐、包装礼盒和包装纸箱,上述原材料均依赖于外部采购。在公司的生产经 营过程中,影响原材料质量的因素较多,采购、运输、入库、储存和领用过程 中均可能产生因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引致食品安全的随机因素。如果公司采购的 原材料因质量不合格而引致食品安全问题,且在产品生产及销售出库过程中未 能及时发现,将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实际控制人卷入“行贿门”

除了自身经营问题之外,西麦食品还曾多次因为涉嫌业绩造假、虚假陈述被外界所诟病。

有分析指出,西麦食品招股书中披露的存货项目下的相关数据存在部分疑点。据招股书披露,2015年年末的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合计达3243.18万元,与2014年年末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总和2944.96万元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98.22万元。在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下,理论数值和招股书披露数值之间存在415.93万元的差距。此外,西麦食品招股书中披露的已缴纳社保人数与工商局的数据大相径庭,有虚假陈述的嫌疑。

西麦食品创始人及公司实际控制人谢庆奎本身也因为行贿一事遭到了发审委的重点关注。股权关系显示,西麦食品无单一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谢庆奎,谢庆奎通过桂林阳光、贺州世家、隆化铜麦三家公司合计控制公司47.88%的股权。

5月9日晚间,证监会官网披露的“第十八届发审委2019年第33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显示,桂林西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麦食品”)成功过会,但公司实控人曾行贿一事遭到了发审委的重点关注。发审委要求西麦食品说明公司实际控制人谢庆奎与原广西政协副主席李达球受贿案是否存在关联,是否存在被追究相关刑事责任或受到其他相关处罚的风险,是否对本次发行构成实质性障碍;报告期内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董监高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存在其他商业贿赂行为等问题。

根据李达球受贿案披露,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被告人李达球利用其担任贺州市委书记职务上的便利,接受广西贺州西麦生物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某某的请托,为该公司在解决企业用电和企业发展等事宜上提供帮助。2006年春节前至2011年10月,李达球先后13次收受谢某某给予的人民币9万元和澳元0.3万元,共计折合人民币约10.82万元。西麦食品在招股书中对此事却只字未提。

责任编辑:ERM52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