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每天早上,成都市龙泉山的果农张照昌都会背上几十斤自家产的水果,坐公交车来到成都高新区的理想中心写字楼旁摆摊。这片写字楼里有400多家企业,近万人上班。张照昌的摊位不时有客人光顾。“以前摆摊我要和城管‘打游击’,虽然没被罚过款,但扛着这么重的水果到处找地方,还是恼火。”4月份以来,张照昌恢复出摊,发现没人赶她了。“开始以为城管没上班,后来听餐饮店的人说,允许摆了,我心里就踏实了。”
“现在每天基本上能卖完,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张照昌说。家里老公打理果树,她出来售卖,靠水果收入支撑一家三口的生活。
张照昌水果摊的一侧,是刘烤鸭餐饮店。每天中午,是刘烤鸭店王老板最忙的时候,店外五六张桌椅都坐满了人。“3月下旬以来,政府允许我们分时段占道经营,室外空气清新,环境宽松,解除了大家室内就餐的心理负担。”王老板告诉记者,店里4月份的生意基本和疫情前持平,5月份大概每天有300人就餐,营业额4000元左右。“允许外摆让我们生意好了很多,希望能尽快弥补前几个月的亏损。”
今年3月15日,成都市出台文件,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开展占道促销……坚持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同时,临时占道经营需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工作。
记者从成都市城管委了解到,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147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每当一拨客人吃完饭,刘烤鸭店的店员会把地面打扫干净,把垃圾放在固定位置,由物业人员统一收走。附近的城管执法人员时不时过来,提醒店家不要占盲道,注意搞好卫生。
负责这一片区城管工作的南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刘建表示,虽说新政给执法人员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对提振小店生意、满足白领就餐需求有实实在在的效果。“现在,商家会很自觉地配合城管和社区工作,主动维护街道秩序。”
卤菜、炸土豆、冰粉……在写字楼一侧,记者看到一排推车,这是写字楼物业专门划出的区域,供食品加工商贩规范经营。“固定区域方便管理,摊主不仅要办健康证,街道食药监所也时不时要来检查。”刘建说。
“城市管理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成都市城管委副主任何汝云告诉记者,政策放开,意味着要把握平衡,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这更加考验城市的治理智慧。
在实践了一段时间后,5月28日上午,成都出台意见,对此前占道经营带来的部分交通和食品安全隐患、市容及环境卫生影响等问题进行规范。
近日,中央文明办宣布,在今年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四川大学行政管理系系主任范逢春认为,这一调整生动体现了“地方治理创新”与“顶层规划设计”间的良好互动,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具体举措,也反映了文明城市标准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完善。找到治理城市与方便群众的平衡点,就能持续提升城市精细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