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A股迎来全年解禁高峰,总体解禁市值达4966亿元(解禁市值均以个股6月30日收盘价计),仅次于1月份的5510亿元。
具体来看,共有144只个股迎来解禁,其中主板53个,科创板33个,中小板24个,创业板34个。行业方面,以信息技术、工业、材料、消费领域个股为主。
其中,颇受市场关注的是,科创板运行将满一年,首批科创板的首发股、机构配售以及战略配售将面临集中兑现。首批上市的25只科创板股票中,除华兴源创无解禁外,其余24只合计解禁市值约1703亿元。
今年1月份,科创板已经迎来了一波解禁,但由于规模较小,对市场影响有限。此次一年期的解禁,规模则相对较大。
实际上,大部分科创板解禁股份的减持均需遵守“慢走式减持”规定,且两类股东需要预披露。经初步测算,符合减持规定的可在90个交易日内以集中竞价方式进行减持的上限约为750-800亿左右。
“本月解禁压力确实比较大,但解禁并非影响股价的决定因素。解禁对投资者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压力,可能对股价翻倍的一些个股短期走势造成一些压力,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届时,如果发生调整,反而是介入优质资产的机会。”7月1日,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4966亿解禁潮袭来
纵观全年,1月份是A股解禁高峰期,解禁市值达5510亿元,7月份的4966亿元解禁市值为全年次高。排在第三位的是12月份,解禁市值为4815亿元。
从行业分布看,本月解禁较多的个股集中在工业(以Wind行业划分),共44家;其次是信息技术行业,共36家;再次是材料行业,共22家。
以解禁市值排名,7月迎来最大解禁规模的是医药行业主板上市的大参林。届时公司上市满三年,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迎来解禁,解禁市值约425.5亿元。
排在第二、第三位的分别是中微公司、澜起科技,解禁市值分别是425.4亿元、346.8亿元。这两家也是目前科创板总市值排在前三位的公司。
从解禁股数来看,前三名分别是嘉泽新能、华电国际、红塔证券,解禁数量分别为14.3亿股、11.5亿股、11.1亿股。第五名是中国通号,解禁数量为7.2亿股,这也是科创板公司中解禁股数最大的公司。
单独看科创板的解禁情况,科创板33只解禁个股中,有24只是首批上市企业,解禁市值合计1703亿元,约为这24只股票目前流通市值的2.4倍。其中按照持股来源看,IPO前股份为1633亿元(董监高、持股5%以上的股东、持股5%以下的股东分别为28亿元、315亿元、1290亿元),首发战略投资者70亿元。
此外,也有网下配售限售股6个月的锁定期届满,即将迎来上市流通的个股。比如泽璟制药、优刻得、八亿时空、兴图新科、特宝生物等,但这部分解禁规模较小,合计约9亿市值。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解禁的33家科创板公司行情涨幅可观,相关机构和股东方浮盈颇丰。这也使得不少市场人士判断,机构的减持意愿或较强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33家公司相对发行价平均涨跌幅196.7%。其中安集科技相对发行价涨幅高达881%,特宝生物、中微公司、心脉医疗等累计涨幅也在600%以上。
以7月1日收盘价计算,中微公司本轮解禁限售股的账面浮盈最高,达383.5亿元;其次是澜起科技,账面浮盈256.6亿元;虹软科技账面浮盈146.7亿元。
从以往经验来看,解禁和股价表现没有直接关系。但由于本次解禁市值规模较大,市场难免产生对部分股东“套现离场”的担忧。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具体的减持情况和股价走势需要结合多重因素判断。“逐一分析本轮解禁的科创板股票,一是相当部分股票由于解禁规模较大、流动性相对较低、市场认可度不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有较大的减持压力。二是部分股票虽然存在减持规模较大、流动性相对较低等因素,但同时也有一定市场关注度,存在一定的调整压力。三是少数股票由于机构持有流通股比例较高,本次解禁规模相对不大,解禁股卖出压力相对不大。”
增量资金入市预期
要评估解禁对科创板的影响,不妨来看下今年1月份首批科创板公司网下配售限售股半年锁定期满的情况。从该次解禁看,大部分持股者存在较强的变现意愿,但由于基本面较好,规模较小,影响较为有限。
数据显示,解禁当日,25家科创板公司股价平均上涨2.25%,春节后跟随科技股上涨;2月3日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受疫情影响,科创板大幅下跌14%,第二天大幅反弹12%,第三天再度上涨4%,两天内完全收复跌幅,随后持续回升,最高较2月3日上涨34%。
不得不注意的是,相较而言,本轮科创板解禁规模增大,个股压力骤增。
前述市场人士提醒,“若解禁卖出规模较大会影响科创板多空失衡,且根据公司盈利能力和未来发展预期,投资者尤其要关注24家公司的走势会出现分化。”
前述投行人士也指出,分化或是下半年科创板的一种重要特征。“届时科创板将迎来明显的估值分化,好的会继续上涨,质地差的估值会下来,市场会自己作出选择。这不是坏事,股票充分流动后,战略投资者介入是一个好时机。”
申万宏源策略团队指出,近期科创板50指数推出,为创设科创板ETF基金提供了指数条件,未来科创板ETF基金入市有望带来增量资金;另外科创板主题基金也可能通过大宗交易或者非公开转让方式承接解禁股份,科创板配售转让制度等安排也有助于降低科创板减持对二级市场造成的冲击效应。
记者获悉的数据显示,科创板基金申报火热,潜在增量资金规模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已有30余只科创板主题公募基金发行上市,涉及基金规模约250亿元,有多只公募基金通过审批待发行,另有60余只主投科创板的基金申报待审批。
“如果科创板短期跌幅较大,机构抄底意愿会较为强烈。”市场分析人士称。
除了增量资金的入市预期,减持方式的约束也有望缓和科创板个股解禁压力。
为了保持科创公司的稳定性,科创板目前适用更为严格的股份限售和减持规则,尤其对创始人、核心技术人员、未盈利公司等都有明确的约束与减持要求。
比如,根据科创板上市规则,科创板公司的控股股东、实控人所持股票需锁定3年;核心技术人员在上市后1年内和离职后6个月内不得减持首发前股份,在1年的锁定期届满后,每年减持的首发前股份也不得超过上市时所持首发前股份的25%。未盈利的科创板公司还将面对更为严格的减持规定,其董监高和核心技术人员、上市前12个月增资入股的股东都要面对3年的锁定期。
与此同时,大部分解禁股份的减持均需遵守“慢走式减持”规定,且两类股东需要预披露。大股东、董监高需在减持公告发布日15天后才能减持。同时,持股5%以下的首发前股东,采取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的,也需遵守“90天内减持股票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的规定,不过规则对该类减持情形无预披露要求。(记者 张赛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