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推动现场监管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2020-08-04 16:40:29 来源:成都住建

打印 放大 缩小

积极探索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

在工程建设领域探索建立智慧监管机制

推行智慧工地管理

近日,成都市住建局印发了《关于扩大施工现场远程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安装范围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智慧管理,将全市范围所有纳入监管的新建、改建、推进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均需那种远程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对远程高清视频的按照位置、技术要求和安装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求全市范围内所有纳入监管的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均需安装远程高清视频监控设备,房屋建筑工程建筑面积5000m2及以上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工程造价5000万元及以上的,安装数量及技术标准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建设工程远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管理的通知》成住建发〔2019〕83号文件执行;房屋建筑工程建筑面积5000m2以下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工程造价5000万元以下的,远程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安装数量应不少于1个。

同时对位置、技术、时限等做出具体要求。

7月28日,《中国建设报》对我市智慧工地建设进行了报道,对我市建设工地智慧化管理予以肯定。

体系建设促运行

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评价管理等监管方式基础上,成都市逐步探索将“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引入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为媒介,开发建设了覆盖市区两级的智慧工地平台,通过1个统一的核心系统与N个应用场景中布置的检测设备连接,实时采集、汇总、分析、预判各项信息数据,自动锁定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隐患,及时预警。预警信息直接自动反馈至施工现场相关负责人和主管部门,实现质量、安全、环境、材料各业务环节的智能化管理,有效提高了施工现场管理效率。

为规范智慧工地应用场景建设,强化智慧工地运行制度保障,成都市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形成一份指导性文件(《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实施的工作方案》)和多份专门管理文件(如扬尘在线视频监测、运渣车辆在线视频监控、远程高清视频监控、实名制信息采集及考勤管理、信用管理、安全整治等方面配套文件)相结合的“1+N”智慧工地制度体系,为智慧工地的建设完善提供了制度保障。

智慧工地“扬尘监测”场景应用

拓展应用见成效

目前,智慧工地系统已应用于农民工实名制、起重设备监控、运渣车监控、扬尘监控、停工停建管理、现场视频调度等10大场景,实现了对塔吊、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现场施工人员,施工扬尘噪音,运渣车辆,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帽、擅自进入危险区域等违法行为的实时监控和分析预警。与传统监管方式相比,进一步突出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科技对行政管理的支撑作用,实现了施工线上线下联动,利于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的调查取证和及时查处,对建设过程中重大安全隐患及时叫停,跟踪问题整改进度,节约了执法力量,大大提高了监管效率。

智慧工地对未佩戴安全帽行为的识别

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个人健康码的使用成为建设工地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有效手段。智慧工地利用个人健康码打卡定位,结合电子围栏技术,动态、真实的记录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情况,真正实现了施工现场人员的实名制管理。通过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进行考勤,特别是关键岗位人员,自动判定考勤率是否达标,并纳入信用管理,督促施工现场人员到岗履职。利用健康码打卡考勤有效避免了传统人脸识别考勤技术上的延迟和漏洞,降低了企业考勤设备购置成本,解决了监管部门远程查看现场项目经理、安全员等是否到岗履职困难的问题,减轻现场检查压力。

企业借助智慧工地平台,实现了对施工现场人员的实名制管理,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例如,成都市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项目,使用项目使用健康码打卡后,现场人员实名制自动考勤率,在20天内提升到了82.5%。

目标明确谋升级

下一步,成都市将深入拓展智慧工地的应用场景,推动提升工地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一方面是完善平台构架和运行模式,实行设备服务采购一体化市场化运作,通过购买服务解决网络传输问题,为智慧工地提供技术和服务保障,降低智慧工地建设维护成本,缩短系统故障响应耗时,提高监管时效性,让监管更高效便捷,尤其是针对重大安全事件、群体事件、疫情防控等,做到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另一方面是体现管理精度。积极利用5G/6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智慧工地系统的应用升级,进一步拓展智慧工地应用场景,实现对停工停建、夜间施工、施工现场降噪的自动响应,提高工地智慧化水平,推动现场监管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