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供给改革见效 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

2021-01-08 11:11:3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 放大 缩小

去产能、“处僵治困”、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近年来,中央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重大进展。”在日前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这样评价。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央企在多个领域的改革取得积极成效,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

“2015年前后煤炭行业严重供过于求,几乎全行业亏损,形势严峻。”谈到几年前的情形,中煤集团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赵荣哲回忆说。

“十三五”期间,去产能被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中煤集团主动引导有序退出煤炭落后产能,几年来关闭11座矿井退出产能2450万吨,核减6座矿井产能2306万吨,累计化解煤炭过剩产能4756万吨,超额完成去产能工作任务。集团利润总额也从2015年亏损40亿元转变为今年预计盈利150亿元。

这几年,央企去产能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会上介绍,2016年以来,中央企业关闭退出钢铁产能1644万吨,煤炭产能1.19亿吨,整合煤炭资源2.4亿吨,妥善分流安置职工12万人,提前完成去产能总体目标任务。

随之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的提升,更是央企布局结构的优化、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目前形成了以中国宝武和鞍钢两家世界级钢铁专业公司为主、新兴际华集团以铸管为特色的中央钢铁企业新格局;改变了中央企业煤炭资源分布散、同质化经营、重复建设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非煤主业企业原则退出煤炭行业的目标。”翁杰明说。此外,中国宝武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国家能源集团24家千万吨煤矿企业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央企行业领军作用再进一步。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突破

2020年12月23日,鞍钢集团与辽宁省鞍山市签订《鞍钢厂办大集体改革改制企业股权无偿划转协议》,110多户实施重组改制的企业股权正式划转鞍山市,累计安置集体企业职工和集体退休人员15.2万人,标志着鞍钢厂办大集体改革基本完成。

“鞍钢厂办大集体是多年想要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历史难题。能在‘十三五’顺利完成这项任务,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更提振了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鞍钢党委副书记栗宝卿说。

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曾是许多国企改革的难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要,就是去除无效供给。过去国企长期承担社会管理职能,但随着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加强,企业提供的服务与政府服务产生了差距,改革势在必行。”翁杰明说。

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热及物业管理)、市政社区管理等职能分离移交、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等基本完成;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完成92.1%;厂办大集体改革完成98.1%,累计安置在职职工171.2万人。

据介绍,本轮改革每年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500亿元,解决了国有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端。据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测算,供电职能分离移交每年减轻国有企业负担110亿元。剥离办社会职能将全国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涉及的2430亿元资产转化为主业资产,促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夯实

底数不清、机构臃肿、管理链条偏长……过去,一些中央企业存在这些方面问题。2016年以来,国资委全面推进“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截至目前,所有中央企业的管理层级控制在5级以内(含5级),法人总数累计减少超过1.7万户,减少比例超过30%。

在中国中铁,2016年以来累计压减法人企业377户,压减比例达34.9%,安置职工1.3万人。“此举节约管理费用5.1亿元,回收和吸引资金93.2亿元,有效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中国中铁副总裁任鸿鹏说。

自压减工作开展以来,中央企业累计减少人工成本350亿元,减少管理费用298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由44.6万元增加到59.3万元,提升比例超过30%。通过压缩管理层级,各央企集团总部指令更及时准确地传导至基层单位“神经末梢”,集团管控能力不断增强。

此外,2016年,国资委明确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处置治理任务。截至2019年末,纳入“处僵治困”工作范围的2041户子企业已实现经营扭亏,基本完成主体工作任务。

“从实践效果看,这项工作加快了中央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化解了局部债务风险隐患,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翁杰明说,2021年将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部署要求,指导推进各地、各中央企业再接再厉,确保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