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医药作为国粹精华已经走出国门,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如何提高国际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则需要用‘现代方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工民主党天津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张智龙在全国两会前夕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前所未有。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取得了显著疗效,世界瞩目。但在向世界推广的过程中,中医药的接受度仍饱受限制。即便在国内,对“中医药”的吐槽也不少。
针对此现象,张智龙认为,中医药这个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其基础理论和传承经典都是古文,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才能理解,一些中医术语,不懂古文和古汉字是无法听懂的,所以无论是对现代国人还是对外国人来说,在接受时就有了一层“屏障”。
“举个例子,我们中国古代的服装很漂亮,但是如果现在再穿出去,只能在舞台上,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的不便捷。”张智龙指出,中医药的“好”需要用现代人听懂的语言去宣传。“比如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中,中医是怎么解决的?不是说我们要消灭这病毒,而是如何提高了人体自身的环境来抗御它,要用现代人能听懂的语言去告诉他。”
当谈到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医药时,张智龙说,中医的传承、创新、发展关键在人和教育。“近年国家实施了中医‘住培’制度,经过六年发展,现在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中医住规培不同质化的问题,二是规培制度与其他法规制度不统一,三是经费投入问题,四是管理体系尚未独立健全,存在着管理培训脱节问题等等。”
张智龙建议,要多措并举解决培训规培结果不同质化的问题,比如说可以建立示范中心,让大家有个标杆去学习,也可以成立规培基地的跨界联盟,以解决同质化问题。
“同时要加大投入来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学员的待遇。”张智龙说,要建立中医规培的专职管理体系,加强中医规培的内涵建设,比如信息化的建设、教育队伍建设等等,“中医的教育水平提高上去,才能解决我们的传承的问题。”
“在这次新冠疫情的阻击战中,中医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经受了考验,赢得了人们对中医药的信任,那么我们如何去发展中医药?”张智龙表示,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也有很多糟粕,但是“大浪淘沙”,一定要把不现实的东西淘汰掉,传承中医在疾病预防治疗中的一些个精华部分,提升他的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但这种传承创新一定要遵循中医药的发展规律。